- 宋冬林;刘甫钧;丁文龙;
以2008—2022年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涵盖预防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三个关键维度,以量化企业供应链的韧性水平。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从供应链的预防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三个方面显著增强供应链韧性,并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供应质量间接提高供应链韧性。企业所有权性质、科技投入水平和区域虚拟集聚程度等因素对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韧性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增强供应链韧性提供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为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了实践指导。
2024年05期 v.26 47-60+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7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慧;
基于2003—2020年民营上市企业数据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匹配数据,运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制度性交易成本对民营企业“专精特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制度性交易成本在样本考察期内总体呈现下降态势,下降幅度为23.91%,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东部最低,西部最高。制度性交易成本与民营企业“专精特新”负相关,即制度性交易成本越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越快,创新水平越高。(2)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及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民营企业迈向“专精特新”,这种助力作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进入来实现。(3)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民营企业“专精特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企业以及高融资约束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2024年05期 v.26 61-7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1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博涛;涂正革;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平衡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经济赋能各领域平衡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推进了各领域的平衡发展,这一效果在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居中地区更为明显。相较于重点城市和中小城市,普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数字经济对平衡发展的推动效果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创新水平和创业活跃度是数字经济影响各领域平衡发展的主要机制。
2024年05期 v.26 77-9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7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