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坤帝;
迈入大数据时代,以算法杀熟为代表的算法侵权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需求的阻碍之一,亟待法治回应。在数字企业的运作下,算法杀熟以数据与算法为驱动力,并展现个性化逻辑和资本运作逻辑及隐蔽性强、涉及范围广和精准度度高的特性。从数据与算法的角度来看,数据鸿沟的扩大化及算法的复杂性与异化导致了算法杀熟现象的出现,并对个人权利保护与市场秩序运行构成挑战。而当前该问题治理也存在着事前规制的有限性与事后追责机制不健全的困境。因此,应构建算法监管与解释机制,疏解算法技术风险;完善算法侵权救济机制,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增强企业与用户数据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数据法治环境,从而实现对算法杀熟等算法侵权问题的综合治理。
2025年S1期 v.27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郭高维;
医疗机器人在诊断、治疗、护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固然带来诸多便利,但也引发一系列伦理风险,如主体相互推诿加剧归责难度、数据存储不当导致隐私泄露、医疗算法偏见产生偏误结论、医疗人工智能侵蚀主体价值。伦理是化解技术风险和确保科技应用合道德性的重要指南,为迅猛进化的技术指明方向,减少或抑制伦理风险的发生。为应对医疗机器人应用的伦理风险,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以及安全可控的伦理立场。进一步地,以此为基础,明确医疗机器人应用的侵权责任,构建医疗数据的保障机制,促进医疗算法的中立透明,提高医疗机器人设计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的道德能力。如此,既为相关的政策制定和技术开发提供参考,又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规范的和谐统一。
2025年S1期 v.2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黄佳乐;
自动驾驶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驾驶模式产生了深刻变革,并对刑法领域中的罪名认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立法的滞后性使得自动驾驶汽车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产生冲击。通过产品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追究汽车生产者责任亦存在认定难题。应从责任主体区分的角度出发,对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黑客追究刑事责任,明确特定条件下驾驶人的交通肇事责任,增强相关主体的注意义务,并引入“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以免除汽车制造商在可预见风险外的过失责任,希冀平衡公共安全与技术创新之关系,确保刑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2025年S1期 v.2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李佳欣;
国际投资仲裁的正当性危机引发了投资仲裁的透明度改革,为推动改革,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出台了第一个系统性设置程序透明度规范的《透明度规则》。在此背景下,剖析《透明度规则》的理论支撑、适用范式、具体进路及优劣势成为研究透明度改革的必要步骤。同时,通过归纳中国当下透明度规则的立法实践现状,可知中国当前在透明度改革中面临国内外的双重挑战。结合《透明的规则》的制定和适用经验,立足中国现状,中国应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出发,采取积极措施规避风险,参与和推动投资仲裁争端解决机制的透明度改革,为推动国际透明度原则的法治化发展,维护全球治理体系的公平与民主贡献大国力量。
2025年S1期 v.27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李天诚;马颖媛;
随着轻罪案件不断增多,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轻罪治理体系建设提上改革日程。程序的出罪功能是解决犯罪标签溢出等轻罪治理难题的不二选择,在轻罪治理的背景下,更具有现实意义。当前程序出罪面临着入罪推定扩张、程序法规定的出罪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轻罪案件入罪有余而出罪不足,对于轻罪案件没有起到疏通的作用,因此需要从限制事实推定以及增加不起诉程序供给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配合轻罪时代的治理要求。
2025年S1期 v.27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厉兴国;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犯罪已不仅指将计算机作为犯罪对象或将网络作为犯罪工具的犯罪,更多地表现为在网络空间中发生的犯罪。为抑制网络空间犯罪,有必要对网络平台违法信息管理不作为进行规制。网络平台此种不作为的不法性在于“未对法益侵害风险进行防控”;其与法益侵害结果间只具有“规范层面”的因果关系。基于不法性与因果关系构造上的差异,违法信息管理不作为无法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罪;即使在责任形式为故意的情况下,网络平台也无法作为帮助犯,按照网络空间犯罪的正犯罪名被定罪。当违法信息管理不作为引发的结果满足一定限度条件时,是可能构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
2025年S1期 v.27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利元;
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个案变成公案的现象凸显了公众对社会公正与法治的深切关注。对比“昆山反杀案”与“江歌案”中动态民意对司法发挥的影响,揭示出民意表达与司法正向相互促进与逆向对立冲突的二元关系。通过自媒体“信息茧房”效应、匿名化机制的舆论导向、公众对司法的不信任等因素来考量民意对话司法的缘由,并探寻民意以“固守传统认知”“扩大私立保护”正向作用于司法的方式。鉴于此,有效排除异化为“网络审判”的非理性民意干扰,构建一套从“观察-反馈”到“公开-释明”再到“规范-监督”的司法与民意的良性互动框架尤为重要。
2025年S1期 v.27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周婕;
零工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带来税收治理的困境。具体而言,在个人所得税层面,存在个人所得性质难以明确界定、传统税收征管模式难以适用、费用扣除制度不完善三大挑战。剖析个人所得税收困境的成因,一是基础法律关系性质模糊,二是信息不对称影响,三是既有规则背离公平与发展理念。为此,有必要改进现有法律制度框架,通过关注劳动法与税法的双向互动,构建实践标准以区分个人所得性质;细化平台、个人涉税信息报送的义务以提高税收遵从度;改善税前扣除制度以体现税收公平、劳动者发展权,维护劳动者权益、国家财政利益,促进零工经济健康发展。
2025年S1期 v.27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林轩;
知识蒸馏作为人工智能模型轻量化领域的核心技术范式,凭借其低训练成本与高部署效率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技术实践中衍生的法律主体资格争议、数据权属模糊性等问题,亟须构建适配数字时代的治理框架。基于“人类创作中心主义”原则,从输出内容权属与技术价值取向双重视角切入:其一,若教师模型生成数据直接作为蒸馏来源,其因缺乏法律主体资格无法主张权利;其二,须系统性评估技术行为对原模型市场地位的实质影响,并平衡技术创新生态与公共利益间的动态关系。为此,提出“权属界定—合规机制—市场规制—国际协同”四维治理框架。具体而言:在权属界定层面,通过解析开源与闭源模型输出的法律属性构建差异化确权路径;在数据合规层面,设计数据溯源机制与透明度标准,采用模型训练与输出隔离策略;在市场规制层面,利用合同转移风险,采取合理策略进行抗辩;在国际协同层面,推动跨境数据主权协调机制创新。
2025年S1期 v.27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孙婧;
亿海公司申请认可和执行香港仲裁裁决案的核心法律争议在于在合同未订立的前提下,仲裁约定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独立于合同作为纠纷解决方式的约定。如果是,那么仲裁协议依照仲裁地法律达成合意,仲裁协议依照仲裁地法律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本案法院认定仲裁协议依据的是仲裁地中国香港《仲裁条例》的法律要求,即合法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裁定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在本案中,关于仲裁协议的成立以及仲裁协议的独立性的认定,应采用仲裁地的法律。结合相关仲裁实践,进一步分析仲裁协议有效性的法律依据。
2025年S1期 v.27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王嘉辉;
股东是否有权查阅会计凭证的争论由来已久。新《公司法》赋予股东查阅会计凭证的权利,但需要对权利的行使进行规制,以保护公司利益。股东查阅会计凭证诉讼中,经历了从股东向公司转移举证责任的过程。新《公司法》第57条与第110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均可查阅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但需要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依据的可拒绝提供查阅。同时,《公司法解释(四)》规定了正当性目的的限制和举证责任分配。在股东查阅会计凭证时,公司应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利益。
2025年S1期 v.27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璟锟;
我国民事立法已有对胎儿利益保护的相关规定,并且对胎儿受保护的情形进行了不完全列举。但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胚胎和配子可独立于人体而存在。实践中出现针对配子和胚胎抚养利益保护纠纷的案件,相关案件对抚养关系的认定和抚养利益的确认在裁判结果上有一定的差异:是否应当以侵权行为发生时的生命阶段为判断标准不确定,胎期前的生命阶段是否受法律保护以及不同生命初期状态受保护的限度不明确。对此,立法上应完善抚养利益保护制度。一是应当明确配子和胚胎是否应受到保护,二是明确抚养利益保护应当侧重对胚胎和胎儿是否娩出为活体的考察而非以侵权行为发生时为准,三是细化不同人类早期生命阶段受保护的条件。
2025年S1期 v.27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刘仁钊;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能够解决影像证据分辨率低、细节模糊、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在刑事侦查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升监控视频的清晰度,精确识别关键信息,修复旧影像证据,有利于提升侦查效率,拓展侦查边界,提升影像证据证明力。但受制于算法黑箱效应,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增强后的影像证据面临真实性、合法性等问题,冲击了程序正义原则,还可能导致侵害公民隐私,产生安全风险。鉴于此,应当建立影像证据的鉴定标准,明确影像证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审查其可采性,加强司法监督,优化程序保障机制,并进一步健全影像证据的法律规制体系,确保该技术的使用能够提升侦查效率,维护司法公正,为司法实践带来更多益处。
2025年S1期 v.27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熊文;朱彦洁;马小龙;
以“交通强国”和“新基建”等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探索面向新时代桥梁工程师培养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构建科学的思政育人目标,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资源,设计与实施思政教学模式,并优化考核体系,实现“思想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育人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国家发展责任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实施。从产教融合的角度,促进学科知识与实际工程需求的对接,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桥梁工程人才。
2025年S1期 v.27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柏春广;
随着GIS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各高校交通运输类本科专业陆续开设“GIS技术与应用”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具有跨学科、内容多、技术性强等特点,因此建设一套与课程目标及学情相适配的课程体系非常必要。本文从课程所需概念与理论知识、实践训练、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讨论了课程体系应包含的内容,并分别对各部分内容的教学方式给出了初步建议,指出课程体系需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学情及教学效果逐步调整完善。
2025年S1期 v.27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刘小铭;张胤;
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高校国防类学生社团作为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增强国防教育的实践互动、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并培养纪律性,在我国主要分为四大类别。通过访谈调查,深入剖析了该校国防类社团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组织成员向心力不足,缺乏有经验的领导者,缺乏共同目标,发展资源不足等真实问题,并据此从构建共同愿景、建立导师制度及加强外部合作三个角度出发,探寻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5年S1期 v.27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邓晓棠;柏毅;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各国也将科技人才看作最核心的竞争力。基于此时代背景,我国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评价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选拔人才,但其长期危害不容忽视,给学生带来了创造力受限、学习兴趣低、片面发展等问题。中小学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将从科学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教育体系中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与问题,从国际四大科学素养评测出发,探究以评促教的理念及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2025年S1期 v.27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刘琦;欧阳修俊;
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逻辑起点,振兴教育事业有赖于建设起一支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地方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乡村教师的主要阵地,无论从办学宗旨还是从高等教育学的第三职能来看,都有着天然的乡村教育使命。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在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乡村使命感缺乏、去乡村化倾向严重、“离农”价值观占据主导等问题。应从培养理念、培养模式、乡村教育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创新教育政策,树立包容性发展理念;二是强化师范生本土化培养,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三是优化课程与实践教学,构建系统支持体系,形成合力共同支撑地方师范院校培养具有乡村使命感和乡村情怀的新时代乡村教师,打通地方师范院校赋能乡村教育理念、过程、结果齐头并进的高质量发展通道。
2025年S1期 v.27 152-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徐铖铖;周仲昂;
大语言模型(LLMs)的快速发展为数据科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研究以交通大数据分析课程为切入点,探讨LLMs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设计了三种典型教学场景。结果表明,LLMs能够通过动态反馈、个性化支持和实时指导,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实践能力。然而,尽管LLMs在教学中展现了巨大潜力,其应用仍面临输出质量不稳定、数据隐私风险及学生过度依赖等挑战。为此,研究提出了加强监督、优化规范、培养批判性思维等策略,以确保LLMs的合理使用。结果表明,将LLMs融入交通大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与学习成效,还为智慧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的探索提供了可行的示范路径。
2025年S1期 v.27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单若禹;
对于音乐教育和DAW软件(数字音频工作站/作曲软件)的研究之间的结合,是基于将DAW软件所拥有的数种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具有相当的实用性的功能应用于教师教学以及课后作业的设计之中的目的。首先,文章举例说明列举DAW软件应用于独唱形式的歌唱教学中的两个方案:利用DAW软件和调音插件将音频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利用DAW和音频工程软件进行范唱提取与跟唱实践。其次,列举DAW软件应用于重唱、合唱教学中的两个方案:其一是用DAW软件辅助声部独立性,其二是通过模拟调音台使学生体验舞台模拟实践的美妙感受。接下来,采用比较法阐明了DAW辅助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将DAW软件应用于高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确有一定程度的可行性。
2025年S1期 v.27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于超宁;
媒介融合对出版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编辑作为知识生产和传播的把关者,面临着诸多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立足于文化把关人视角,从把关职能、信息冗余、职能范围、新兴技术方面探讨了编辑角色的变革,从理性判断、出版契机、智媒体系、数字治理方面分析了编辑角色的转型趋势,并阐释了元宇宙时代的影响及编辑的应对进路。媒介融合时代的编辑角色转型,亦是出版行业的格局变迁,编辑应厘清内容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做好文化把关人与文化建设者。
2025年S1期 v.27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