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都市马克思主义导论

    胡大平;

    城市、地理和空间已经成为今天马克思主义介入社会实践的重要领域,以其为落脚点产生了都市马克思主义动态。通过元理论拓展和社会历史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有助于阐明空间再造与生产关系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及其具体实现机制,剖析社会环境变迁的当代矛盾,澄清技术和组织条件变迁动态,揭示内生于当代社会发展的社会权利和价值要求及其实现条件。在都市马克思主义话语看来,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之"新"在于替代资本主义推动的传统对抗性城市化,创造新型聚落形态,也即是新文明的创造。1

    2016年03期 v.18 5-13+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5K]
    [下载次数:1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转型期的阶层流动与阶级意识问题

    王浩斌;

    从社会转型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阶层构成变化与社会分层问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调整直接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社会阶层格局发生重组,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现一个新兴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私营企业主与不法政府官员所形成的官商勾结,是导致社会仇富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私营经济发展为进城的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工潮和城市底层社会。此外,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下岗潮,工人阶级内部开始产生分化。相对于外来的打工者,城市下岗工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并不是最低的,但城市下岗工人的阶级意识却远远强于外来打工者。面对社会的分化与多元化,今天的中国需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凝聚共识、整合社会各阶层意志,以重塑国家意志与民族精神。1

    2016年03期 v.18 14-2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列斐伏尔与马克思主义空间政治学

    金正連;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已经成为当代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核心领域,通过把马克思的核心范畴、主题运用到空间分析,他不仅在空间分析中充分发展了辩证法思想,而且提出了以城市权为中心的空间政治学设想。列斐伏尔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围绕资本主义批判形成了多层次的理论建构和创新,产生了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效应。他的例子表明,城市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政治学乃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当代再生产核心特征的理论工具,亦是寻求改善当代城市生产的核心理论资源。1

    2016年03期 v.18 22-26+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8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短讯

  • 东南大学举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

    邱斌;

    <正>本刊讯4月16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行。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刘波、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教授等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邱斌教授主持。14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

    2016年03期 v.1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的设计作品获得米兰国际设计奖建筑类金奖

    翟梦杰;

    <正>本刊讯日前,2015—2016年度米兰国际设计奖结果揭晓。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主持设计的作品——"人民日报社大楼"获得了建筑类金奖,这也是中国大陆地区获得的唯一一个建筑类金奖。大楼的造型来源于中文的"人"字,与人民日报社的标题相呼应。大楼外型不存在任何直角,呈现出有机而动态的完美形状,而这一有机的曲线造型是由规则的几何形体变化得出。在设计过程

    2016年03期 v.18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

  • 道德与信任:道德认知的阶层差异

    洪岩璧;

    道德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不容回避的现象。以一般信任度作为中介联结社会成员道德态度和道德实践的模型,可以解释个体或社会群体之间的道德差异。通过对道德态度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一般信任度对道德态度具有显著影响,但不能解释阶层在道德态度上的差异;相比于其他阶层成员,管理专业人员阶层更愿意帮助陌生人,但同时对社会总体道德状况更不满意。因此,当前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在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上的分化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1

    2016年03期 v.18 27-3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医疗恶性事件背后的伦理困境——医改的境遇伦理分析

    邵永生;

    医疗恶性事件背后所面临的伦理困境是医患关系出现了紧张、矛盾、不协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对立的状况。因此,从国家或政府层面必须积极进行医疗改革。但应该选择怎样的医改方向?通过境遇伦理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把"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作为医改的价值选择方向,从而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患关系的协调奠定良好的观念与制度基础。

    2016年03期 v.18 33-3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旅游活动中的多重信任关系

    徐菲菲;何云梦;

    近年来,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失信于民"的现象频频出现。根据在旅游活动中扮演角色及功能的差异,旅游活动参与者可划分为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中介三大群体。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分析,主客体及中介之间及主客体内部存在五种信任关系。影响各群体间信任关系的因素很多,总体说来可以分为旅游者个人因素、旅游中介因素、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市场声誉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几类。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维护与重建信任关系:(1)媒体要注重舆论导向功能;(2)旅游中介信息公开化;(3)奖惩激励约束与法制手段相结合;(4)社会文化的构建和引导。

    2016年03期 v.18 39-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康德三大道德律令的等值性

    詹世友;

    康德提出了三大道德律令,并说它们分别是从形式角度、质料角度和综合角度给出,显然彼此有些不同,但他又认为它们三者是等值的。充分论证这三者的等值性,将能更好地理解康德对于道德的本质的辩护,道德原则如何指导人们的生活行为,以及它们是如何彰显出公共道德的特质的。1

    2016年03期 v.18 46-54+14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法治社会与法律制度研究

  • 世界百年少年司法演变之启示

    狄小华;

    少年司法的建立无疑强化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特别是罪错少年的特殊保护,但在世界少年司法发展的一百多年中,少年司法干预的目的、途径、范围、程序和措施等,不仅因一个国家少年司法所处的发展阶段、少年犯罪情势、文化传统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而且有着自己的演进路径。为此,研究世界一百多年少年司法演变规律,无疑会给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以极大的启示。1

    2016年03期 v.18 55-6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论刑事立法公众参与的限度

    李翔;

    近年来刑法修订引发的社会公众参与热情不断升温,刑事立法的公众参与对于提升立法公信力、促进刑事法治的良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刑事立法中公众参与不是要求立法者一味依从民意冲动立法,因为谁能代表社会公众的命题尚需解答。社会公众对刑事立法的参与反映了其对刑事法律的期待,但是,这种期待能否转换为法律则需要立法者以高度的理性来面对,必须考虑这种期待是否符合刑法原理、制度设计以及立法技术等因素。刑事立法的专业化、精英化与民意表达的大众化存在着紧张关系,应当维护立法权威,加强刑事立法的体系化,刑事立法公众参与应当具有一定限度。1

    2016年03期 v.18 62-67+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贪污贿赂犯罪刑法修正的得与失

    孙国祥;

    作为现阶段从严惩治腐败政治诉求的刑法回应,《刑法修正案(九)》对贪污贿赂犯罪的立法作了重要修改,许多修改内容均值得肯定。但其总体上并没有破除贪污受贿立法本来存在的结构性积弊,重新编织的贪污受贿刑事法网以及调整的惩治力度,不但没有提升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制能力,反而是"名严实宽",难以满足反腐败刑法供给的需要。理论上进一步评估和探讨此次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修正的得与失,可以为全面修正贪污贿赂犯罪的刑法规定作理论铺垫。1

    2016年03期 v.18 68-77+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2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3 ] |[阅读次数:0 ]

经济决策与企业管理

  • 信息不对称与“言多必失”——来自中国P2P网贷平台的证据

    周勤;王飞;

    信息披露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机制,然而中国的P2P平台自身信息公布得越多却越不令人信服,直接导致平台人气的流失。尽管平台与借贷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等,网络借贷的参与者还是具备相当的能力去辨别平台的优劣。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越大、债权流动性越强、借贷参与者分散度越高的平台越受人们的青睐,此外平台的身份背景也会影响到人们的选择决策。1

    2016年03期 v.18 78-8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8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存在门限效应吗?——基于中美制造业产品质量视角的实证检验

    王林辉;张伊依;

    本文从产品质量视角测算技术差距,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的作用机制,识别我国制造业各行业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呈上升态势,但出口产品质量整体低于美国;中美高质量产品行业差异性和互补性明显,美国相对高质量的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采用门限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三大要素密集型行业,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都存在门限效应,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门限值之前,技术引进阻碍技术进步,达到门限值之后才起到促进作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情况恰好相反;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当前的技术差距情况下,技术引进始终促进技术进步。因而,应依据行业技术差距和自身要素禀赋条件,采取差异化的技术进步路径。1

    2016年03期 v.18 85-9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5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创意众筹平台、直融延伸和市场识别——基于“点名时间”平台的实证分析

    黄玲;周勤;

    传统创意企业不仅缺乏创意展示的平台,还需与直融机构进行一对一的谈判,交易成本高且价值难以体现。创意众筹平台延伸了直融渠道并通过市场竞争来识别创意的价值。实证表明,创意众筹平台具有双边市场特征,在达到临界容量前存在免费提供创意展示的激励,并使直融延伸成为可能。创意企业的质量信号可以被市场有效识别,并体现出其市场竞争力。1

    2016年03期 v.18 96-10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再检验

    张旭;刘晓星;姚登宝;

    利用2003—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变量和双变量Moran’s I指数,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GDP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城市GDP与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而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负向空间相关性;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金融发展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地区金融发展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本地区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及劳动力投入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1

    2016年03期 v.18 106-11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艺术学研究

  •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凌继尧;

    2015年8月18日,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提出,"要推动一批高水准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调整,是启动下一轮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动员令和风向标。按照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理念的理解,建设艺术学理论一流学科,应该实行"十二个字"的方针:以马为导,以中为体,以外为用。就是说,以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为导向,以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为本体,以西方艺术理论为主的外国艺术理论为借鉴,为我所用,从而实现马、中、外的融通。实施这样的方针,应该根据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话的精神,加强研究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和路径。1

    2016年03期 v.18 115-119+149+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8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传统美学意境理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王方良;李立全;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髓。意境理论介入现代产品设计,既是文化振兴和消费需求导向的现实需求,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需要。意境理论不仅可以凸显产品设计中的"中国情",而且可以深化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表达。本文对意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意境的特征、意境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产品设计中意境设计的基本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1

    2016年03期 v.18 120-12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当代性”意义阐释

    夏燕靖;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是古代艺术家和文人士大夫对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和艺术鉴赏,乃至艺术史研究的理论总结。对其"当代性"意义阐释,就是对相传数千年传统学术观在当下价值的基本估计。从现实角度来说,"当代性"符合古典艺术理论探究的宗旨,即在新语境、新思维、新方法的作用之下,让古典艺术理论与"当代性"的关联度提升,这符合理论发展的需要。1

    2016年03期 v.18 126-139+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8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关联—优选思想的话语解读模型建构研究

    曹燕黎;

    了解自然语境下汉语理解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就具体语言现象的理解建立计算机模型。本文首先述评了关联论和优选论视角下话语理解的相关研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认为可采纳优选的思想充实最佳关联制约下的话语解读程序。接着,根据自然语料归纳话语理解中的制约假定及其等级体系,提出基于关联—优选论的话语解读程序,并建立基于关联—优选论的话语解读模型。1

    2016年03期 v.18 140-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