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浩;
人类精神世界的对话和理解必须发展求同别异的问题意识和文化能力,其中"求同"是出发点,以便在万种风情中发现精神世界的终极目的和文明天命,"别异"使人们面对异域风情的魅惑敏锐地洞察"西方问题"与"中国问题",而不致"西方人生病,中国人陪着吃药"。在西方文明史上,黑格尔以"伦理世界——教化世界——道德世界"的图式,建立了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范式。"黑格尔范式"既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哲学范式,又是一个典型的西方范式,因为它是西方文明史与精神史的现象学呈现。"异乡人"问题,是内在于其中的"西方问题",在"异乡人"的伦理驿站,中国西方精神哲学分道扬镳,因为"异乡人"并不是一个"中国问题"。在精神世界的中国风情中,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的"中国问题",是伦理家园和伦理能力问题。
2016年01期 v.18 5-1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9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谈际尊;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市民社会"是精神发展的中介环节,既非真实的历史社会形态,亦非道德学意义上的完美社会,其本质上是"个人私利的战场"。市民社会所塑造的道德图景是分裂的"伦理上蜕化的景象",它将原本在"伦理世界"中统一起来的个体与实体分离开来,从而使得伦理生活方式"从实体出发"走向"集合并列",个体主义伦理、契约伦理与制度伦理等成为规范社会生活的核心价值。建基于市民社会基础上的社会伦理形态就是各种道德价值糅杂而成的混合体,彼此竞相为之提供道德基础而又互为犄角,这样拼接起来的现代性社会注定就只能是"一幅个体化了的冲突图景"。黑格尔的这一思维路径对于当下中国社会伦理形态的建构具有启发意义。
2016年01期 v.18 12-1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范志均;
根据伦理学理论伦理形态与道德形态的区分,存在主义伦理学理论属于一种道德形态。从其性质来看,存在主义伦理学理论是一种存在论性质的道德形态,而从其具体形态构成来看,它则是一种基于存在自由之上的生存责任论的道德形态。
2016年01期 v.18 18-2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庞俊来;
将西方社群主义伦理学从一种"流派"上升为伦理"形态"论来进行梳理与分析,其根本要义在于将社群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一种体系性与精神性理解,而不仅仅处于一种知识论的工具性意义,从而使得社群主义更能切入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生活。社群主义者们正是从形上的本体建构、道德哲学史的价值传承、实践视域中现实检验以及主体性的普遍个体认同等方面完善和建构了社群主义流派,使得社群主义在精神哲学层面上完成了形态论的终结。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桑德尔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从一种形而上学的逻辑分析架构中提出了与自由主义论争的核心问题:权利与善的优先性问题;麦金太尔的《追寻美德》从道德哲学史梳理中重构了共同体赖以存在的德性传统;沃尔泽的《正义诸领域》则直接关注共同体得以实现的实践论根基;泰勒的《自我的根源》则着力于在社群主义的认同前提下追问人类的主体性。
2016年01期 v.18 25-3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素锦;
西方德性论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多元理解样态,构成德性论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以一种形态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来总体考察德性论,更能发觉德性伦理精神自我发展和演变的内在有机生命及其所形成的道德形态气质。在道德世界中,德性论存在的全部努力在于面对道德世界的基本问题,将自然形态的个体自我提升为道德形态的主体存在,和谐地解决道德与自然或幸福之间的现实同一。然而,不管是对于亚里士多德式抑或康德式的德性主体来说,这都是一项永远有待完成的道德任务。
2016年01期 v.18 34-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段梅娟;
<正>本刊讯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颁发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决定》(教社科〔2015〕4号),按照《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获奖结果正式发布。东南大学获得了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共计11个奖项,创历史最好成绩,获奖数位列全国前20。其中,艺术学院凌继尧教授获艺术学著作类二等奖,经济管理学院何建敏教授获管理学著作类二等奖,法学院青年教师熊樟林获法学
2016年01期 v.18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珊路;高学;
<正>本刊讯12月19日至20日上午,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主办,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承办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承扬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九龙湖校区举行。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郭广银教授致开幕辞,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陈瑛研究员、澳门大学中文系邓国光教授、东大哲学与科学系系主任夏保华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言。本次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17个省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论文56篇。研讨会聚焦了深化推进承
2016年01期 v.18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利宏;
<正>本刊讯12月20日,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首届高层论坛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光明日报》副总编陆先高、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胡福明、院长郭广银,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双传学、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刘大威,江苏省有关单位领导,论坛承办、协办单位领导,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与研究院所知名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参加。论
2016年01期 v.18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轶南;
<正>本刊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由全国艺术学学会主办,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与相关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艺术学的传统资源与当代构建理论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于日前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专业媒体之间的学术交流。会议议题包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艺术精神,深入探
2016年01期 v.18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立群;段梅娟;
<正>本刊讯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2015年度重大课题中标结果。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申报的课题"司法解释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刑事司法解释为视角"获批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度审判理论重大课题。该课题由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东南大学特聘教授许前飞和刘艳红教授共同主持。最高人民法院本年度发布的审判理论课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2016年01期 v.1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青原;周汝卓;
本文利用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选取了可操纵应计利润、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和审计费用作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运用Heckman的两阶段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审计师与审计质量中存在的自相关问题进行再审视。结果表明,审计师与审计质量中存在显著的自选择相关问题;在降低了模型中的自选择问题后:如果以会计事务所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和可操纵应计利润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四大"有显著高于"非四大"的审计质量;但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为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以上两类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间并无显著差异。为了消除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设计的敏感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文还随机调整影响模型设计中的影响因素,设计出3000种不同的模型来比较匹配前和匹配后审计质量差异,实验结果支持上述结论。
2016年01期 v.18 41-5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下载次数:1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吴芃;杨小凡;巴娟娟;杨楠;
本文用沪深两市2007至2013年的A股上市公司7年共计13669个样本,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过度自信的高管倾向于选择进攻型战略。(2)进攻型战略企业相比防御型战略企业更易进行财务报告舞弊。(3)高管过度自信对进攻型战略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有推动作用,但对防御型战略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
2016年01期 v.18 52-6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下载次数:1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0 ] - 王永海;徐琴;
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看,盈余信息的有用性应从收益和风险两个角度进行考察。本文重点对盈余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考察盈余信息的风险含量。通过拓展CAPM模型,构建了公司超额回报对公司特有风险溢价的敏感系数R-loading,从而考察了公司盈余信息中的风险含量。进一步对R-loading与盈余质量、盈余质量替代变量和投资者行为即盈余反应系数ERC的关系进行检验,证实了R-loading的合理性。本文研究拓展了现有对盈余质量的研究内容,为公司盈余信息含量研究提供了风险研究思路,有利于投资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公司盈余信息及其风险后果。
2016年01期 v.18 65-7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韩静;笪彦雯;赵经纬;
本文选取以产权性质为划分依据的部分国内上市公司,实证检验其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稳健会计政策对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导致的非理性投资决策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表明: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心理显著地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国有企业高管过度自信对非效率投资影响程度大于非国有企业;稳健会计政策能够治理非效率投资行为,但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的治理较弱。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会计政策稳健的情况下,高管特征所呈现出的过度自信不易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状况,相较于国有企业,在非国有企业中,稳健的会计政策能够有效抑制过度自信引发的过度投资。
2016年01期 v.18 76-85+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魏玖长;欧阳哲;赵定涛;
本文在考察产品伤害危机中消费者对企业危机处理行为的满意度与消费者公民行为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声誉、风险感知作为前因变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和验证了危机情境下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者行为反应的概念模型。针对2014年一汽大众汽车召回事件进行了案例研究,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企业能力声誉和风险感知能够显著影响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对处理措施较满意的企业有较高的公民行为意向,此外,仅仅社会责任声誉就可以缓解消费者风险感知。
2016年01期 v.18 86-9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9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李先国;于潇宇;杨晶;
本文在分析当前农产品价格总体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北京市场农产品供应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产销各环节成本对农产品价格的贡献率,分析其合理性,找出降低农产品成本的可行途径,从而为调节和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决策依据。
2016年01期 v.18 94-10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2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振国;
《西游记》中的六耳猕猴并非外在的妖魔,而是孙悟空的"心魔"。"六耳"一词在《西游记》之前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代表着第三者。在佛教中"耳"为六根、六识之一,因此"六耳"也可借代为由六根生发出来的六识,即人的欲念和妄心。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来看,真悟空代表着孙悟空的人格面具,而六耳猕猴幻化的假悟空则是孙悟空人格阴影的投射,真假猴王之战其实就是人格中面具与阴影的冲突。战胜了阴影,也就战胜了自我人格的魔性,但也代表着生命自由精神的削弱和反抗性的消失。
2016年01期 v.18 119-12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1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吕华亮;
《诗经》中有三组颂诗,曰《周颂》《商颂》《鲁颂》。三《颂》虽同为庙堂祭祀之乐,而辞风却异,简言之,《周颂》简略古拙,《商颂》《鲁颂》词繁夸侈。造成三《颂》辞风差别的原因在于祭祀中的主导表意方式的变化,即《周颂》承袭了远古祭祀方式,以舞娱神,是谓"舞乐";而商、鲁二《颂》受礼乐文化较深,借歌表意,是谓"歌乐";以舞娱神,则歌诗非其所重,其辞必简;借歌表意,需长歌方能尽其情,其词必繁。从《周颂》到《商颂》《鲁颂》,体现了《诗经》颂诗的演变。
2016年01期 v.18 124-12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戚世隽;
明清之际的文人在推尊词、曲时,常见的思路是将词、曲和《诗》三者接续起来。但具体的表述方式却并不相同,一为性情说,一为比兴说。二者的不同,可见时人对词、曲的不同认识,以及经典由于不同需要而取不同诠释角度的文学史现象,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词、曲的不同文体性质。
2016年01期 v.18 130-136+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忠堂;秦敏;
普通话里,"学"没有异读,而"校"是多音多义字。历代音义文献表明,"学""校"在汉语史上均发生过音变构词,其中"学"属于变调构词,"校"属于变声构词。根据语音、意义和字形的历时变化,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学"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变化较大;另一类以"校"为代表,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形基本没变。理清汉语史上这些音变构词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解释现代汉语多音多义字的成因,也有助于现代汉字规范化和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
2016年01期 v.18 137-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
2016年01期 v.18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