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艺苑

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

  •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两点认识

    吴先满;

    面对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央及时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的基本判断,这是一个站在战略高度,全面深刻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本文从新型工业化方兴未艾、城市化加速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储蓄、体改深化、国际格局等方面阐述了这方面问题的认识,继而对如何把握和运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谈了体会、看法。

    2009年03期 v.11;No.57 5-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经济周期波动、危机与管控实践及理论再研究——科学管控观与目前中国克服危机的依据及途径

    崔巍;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社会经济根源始终是相对需求不足,虽然引爆的具体原因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发展的结果使危机的同步性提高,因此高贸易依存度使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一般阶段,而危机阶段又包括九个段落,并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认识危机、认识中国自身优劣,才能克服危机。但是,克服危机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实践选择突破口和经济杠杆。

    2009年03期 v.11;No.57 9-1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短讯

伦理学与科技哲学

  • 归零:以汶川的名义

    吕乃基;

    在汶川地震中,社会回到了自然状态。事实证明,中国人没有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中国人并不丑陋。在归零的瞬间,中国人向世界展示了比任何一个民族都毫不逊色的高贵的人性。归零的权力得到来自民间的最大拥护和支持,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实际上拥有最大的权力。

    2009年03期 v.11;No.57 17-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科学的经验简洁性

    马雷;

    科学的经验简洁性是理论创新和科学进步的合理标准之一。经验简洁性要求以最少的经验解子说明或解释最多的与观测型经验问子相符的理论型经验问子。协调力模式给出了经验简洁性的量化评估方法。哥白尼体系取代托勒密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经验简洁性。

    2009年03期 v.11;No.57 20-24+7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

    郑玮;

    当今社会,由于科学的广泛应用和极大成功,人们对科学不自觉的推崇和盲目接受,使得科学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这表现在机械自然观和科学主义的盛行;但同时,民众与科学的距离也日益扩大,构成了文明社会的深层文化危机。这又使得科学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这一问题凸显出来。究其原因,除科学的广泛应用和极大成功这一主要原因之外,还在于:首先,它来自于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即对于稳定性的渴望和对于理解的追求;其次,科学自身也对上述的心态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第三,科学哲学对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科学教育和普及的简单化、通俗化也促进了科学向意识形态的转化。

    2009年03期 v.11;No.57 25-2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从逻辑与历史的角度

    钱之佳;

    科学与人文二者自产生以来,就是相互伴随、互相融合,构成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本文试图应用逻辑与历史的线索,从理性、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三个角度来分析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理性精神所开出的两条向路,而科学与人文最终的融合也是人类理性精神的回归;近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同源,始于人类的求知精神,科学的发展与人文的变更相互关联,二者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从人的依赖性社会到物的依赖性社会,再到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2009年03期 v.11;No.57 30-3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8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健雄研究综述

    肖太陶;

    综述《吴健雄袁家骝文集》、《吴健雄——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等著作有关吴健雄物理学地位评判中的诸多见解,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实验原创与理论原创的关系"等科学哲学问题,本文建议更多地从吴健雄实验物理学贡献的细节、吴健雄对女性参与科学与教育的推动作用等方面,深入研究吴健雄的事业与人生。

    2009年03期 v.11;No.57 34-3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济决策与企业管理

  •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公共产品价值

    梁东黎;

    公共产品的效率等于总产出(GDP或人均GDP)除以标准公共产品效率系数的商。从1980至2005年,我国公共产品的效率与上一年相比持平和下降的总的年份占样本数的比例高达58%。对其的解释是:(1)如果财政支出的需求弹性小于其供给弹性,那么,当财政支出的用途由影响供给转变为影响需求时,公共产品的效率就会发生由提高转为下降的变化;(2)如果财政支出的公共服务职能对资本存量增加的影响程度较小,那么,当财政支出的直接生产职能转变为公共服务职能的时候,公共产品的效率就会下降。

    2009年03期 v.11;No.57 39-43+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与市场有效性——从控制权转移的视角

    王化成;岳宝宏;

    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探析2001-2005年间控制权转移事件发生前后的市场反应及非正常报酬率的变化特征,据此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进行界定,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公告(首次公告)引起了市场的积极反应;市场对于公告存在过度反应,表现为公告日后股价的回调,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并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深市和沪市两个市场信息泄露和传递的时间不同;两个市场公告效应的数值都很小,公告前信息泄露明显,累积超额收益的70%以上都是内幕交易或模仿内幕交易的跟风操作带来的。

    2009年03期 v.11;No.57 44-5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 ]
  • 多元化投资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分析

    徐彦武;

    多元化投资是否有助于公司提高绩效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使用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调查资料,采用等级数据,通过肯德尔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对多元化与投资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研究发现,就目前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多元化战略不能提高企业绩效;企业上市以后的投资冲动、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以及对多元化投资的片面认识是导致多元化投资不能提高投资绩效的关键因素。建议中国企业在选择多元化战略时,要谨慎选择经营行业和有效控制行业数量,打造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本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盲目跟风大搞多元化战略。

    2009年03期 v.11;No.57 51-5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7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主成分的长三角制造业行业效益评价

    周彩红;

    从产业结构、劳动力投入的部门结构以及出口结构来看,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长三角制造业的主导力量,但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衡量,长三角的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却并没有呈现出特别的优势。因此,提高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效益水平是长三角制造业持续发展和增加竞争力的关键。

    2009年03期 v.11;No.57 56-6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劳动力转移的优化研究

    陈森发;何宽;

    借助于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管理与经营实体,本文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劳动力优化配置建立动态规划模型,该模型即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劳动力动态转移模型的应用,不仅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也启示了我国农村和农业改革的思路。农业生产的"公司化"或"农场化"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2009年03期 v.11;No.57 63-6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

    陈伟达;张宇;

    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揭示了生产者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一般规律,并和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贡献非常明显。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作用在结构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另外,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在投入上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影响最大,金融保险业的投入对通讯和计算机制造业的贡献最为突出。

    2009年03期 v.11;No.57 67-7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艺术学研究

  • 从中日漆艺的比较论中国大漆髹饰工艺的保护与发展——中国漆艺代表团访日所见所思所感

    长北;

    本文介绍了中国漆艺代表团访日概况和日本漆艺家的新创,分析了中国现行髹饰工艺逊于日本的方面以及超越日本的方面,通过中日现行髹饰工艺的比较,指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我国大漆髹饰工艺保护与发展的症结,从而提出"全面保护和传承天然材料手工工艺的大漆髹饰工艺,特别是天然材料漆胎的髹饰工艺"、"按《髹饰录》逐条对照,全面抢救、复原我国传统的大漆髹饰工艺"、"全面传承源自传统之根的新创大漆髹饰工艺"、"回归‘绿色漆艺’"的保护发展构想。

    2009年03期 v.11;No.57 72-7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5K]
    [下载次数:1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与家具同构性分析

    楚小庆;

    中国古人展开的一系列造物活动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建筑和家具。不论是建筑还是家具,中国古人都是取木为材,以木架为骨干,竭尽木材、木性之能事,运斤施艺,或构木为巢,或遣木制器,虽异曲却同工,创造了中国古代建筑与家具文化,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09年03期 v.11;No.57 78-82+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研究

    王发堂;徐宇甦;

    伊东丰雄的建筑思想自成体系。要研究其思想,首先要考察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要反思建筑界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对时代精神"不确定性"的探讨历程;最后了解其建筑思想轮廓、建筑思想发展历程和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其思想,可为人们把握新时代建筑发展趋势提供一个粗略的轮廓。

    2009年03期 v.11;No.57 83-8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0K]
    [下载次数:2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论联华电影的思想意识与艺术追求

    欧孟宏;

    作为时代精神的表征与社会历史的纪录,联华电影既具有较为先进的思想意识,又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为电影的民族化作出了贡献。联华电影的出现改变了当时中国电影发展的方向,提高了1930年代国产电影的思想与艺术水准,但由于思想意识和电影美学观念的局限性,联华电影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也都存在着诸多缺陷,这些缺陷在同时期其他影片中也明显存在着,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009年03期 v.11;No.57 90-9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叛逆的声音与颠覆的年代——试论美国1960年代摇滚乐对美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俞睿;

    摇滚乐诞生于美国,发展于1950年代,兴盛于1960年代,因此与美国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美国1960年代的摇滚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960年代摇滚乐对于美国社会价值体系各个层面,包括种族观、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传统价值观念转变与1960年代摇滚乐的兴盛是密不可分的。

    2009年03期 v.11;No.57 95-9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关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与教育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陈爱华;

    近年来,为了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在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数、各类成人高等教育都较以前有了巨大的增长。然而,目前培养的创造性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创造性人才需求,"培养创造性人才与教育改革"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创造性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注重提升培养对象的能力,而且须重视其德性素养的培养;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强化人文科学知识的教化。课堂教学由目前的教师讲、学生听向教—学互动的教学生态转变。与此同时,亟需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让教师—学生特别是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人才观及需求现状,进而,使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及需求相协调。

    2009年03期 v.11;No.57 98-11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7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优化落实措施探析——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

    黄虹;刘松玉;

    借鉴人力资本理论关于高等教育投资的研究框架,可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该项目在具体落实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应当注意项目投资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合理的成本提高研究生的留学质量。

    2009年03期 v.11;No.57 113-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及建议

    石玲;Jessica Gisclair;陆祖宏;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从质上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好恶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与网络使用的积极特征——使用效率高、沟通便捷、信息收集与娱乐功能丰富等相关。当然,网络的负面影响如对身体的危害、安全隐患、可疑信息及费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基于此,对大学生进行媒体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开展具体的教育和培训,教给他们有效的网络使用学习模式,以帮助他们解决网络使用中的负面问题。

    2009年03期 v.11;No.57 116-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战略策应的高校信息系统项目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

    李世收;孙宙;仲伟俊;陈俊良;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信息系统成为高校获取战略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以战略策应相关理论和模型为基础,引入网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混合算法,可以构建基于战略策应的高校信息系统决策模型,用该模型可对高校网络学习信息系统项目的决策进行应用分析。

    2009年03期 v.11;No.57 120-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