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范章;
股份制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只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或公有)的实现形式,而不是存在形式,资本主义可用,社会主义也可用。股份制的实现以"四个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权与产权的分离、资本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的分离、股票的面值与市场价格的分离——为其特征。这些特征常常被一些人弄混淆而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层层迷雾:把股权和企业产权混为一谈;把所有制(私有或公有)的实现形式跟存在形式混为一谈;有人把一般股民称为"资本家";又有人把股份制企业因"公众持股"而认为是"公有制"企业。上述认识的最主要原因是把股份制下的股权跟企业产权混为一谈。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法则,细心考察就会发现,股份制萌发、成长于私有制经济中,"公有"因素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已开始萌发,并且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外围"部分向"核心"部分渗透。这表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不仅造就出公有制经济可用来作为其"实现形式"的股份制,而且孕育出具有公有制性质的经济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所谓公有制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产生的传统理论观点重新审议。
2009年01期 v.11;No.55 5-1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巍;
社会经济发展理论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理论,其理论及模型的建立强调科学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以及制度变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理论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及分析模型。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并以此指导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2009年01期 v.11;No.55 12-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宗利;
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几种社区建设模式虽然各具特色,但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仍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境和深层的认知局限。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继续进行制度化的努力,最终仍有赖于市场经济交往中契约精神和参与道德的培育,以及这一基础上更加民主化的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09年01期 v.11;No.55 18-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宋蒙;
面对全球化经济浪潮,我国现有的文化产业实力却远不能与发达国家抗衡,文化产业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明显处于劣势,"怎么办"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除了大力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我们还要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不利的条件转化成为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文化例外"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国际参考视角。
2009年01期 v.11;No.55 23-2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樊浩;
"大师通哲"是学问之道的实然与应然。建筑作为"表现的艺术",在智慧与意义的层面与哲学和伦理一体相通。齐康院士的建筑艺术,透过深邃而富有创造性活力的哲学境界,和以神圣与永恒为主题的伦理气质,臻于真、善、美贯通之化境界,呈现出一派由艺术而哲学而伦理的"大师气象"。这种特殊的真—善—美贯通之道,对我们这个时代理解大师、呼唤大师、化育大师,具有特别的意义。
2009年01期 v.11;No.55 27-3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田海平;李兰芬;
对江苏地区538名公务员、482名进城务工者以及苏州市450名企业家和450名传媒从业者进行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即四大群体两大主题)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伦理关系和道德话语处于由传统到现代的结构转型中,表现出转型所特有的多元、多样与多变状况及发展规律;新时期我国伦理关系建构的主流趋势是公私分域的伦理秩序以及"新五伦"及其德性的培育;当前我国道德话语呈现出主体分层、主题散落、载体转型和影响因子此消彼涨四大特征。如何构建新时期我国和谐伦理关系与道德话语,建议: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道德影响力的考量指数研究;二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型伦理关系建构中的指导作用;三是加强传媒伦理道德建设,搭建道德话语沟通的公共平台;四是将民生道德作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或组织制订社会政策的指导原则;五是组成各级伦理委员会并赋予它实际的权力。
2009年01期 v.11;No.55 31-3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明;
遵守恶劣道德的行为及其所形成的美德,固然能够保障社会存在,却必定给社会和个人造成或大或小不应有的损害,因而是一种具有或大或小的不应有的恶和害的不纯粹的美德;反之,遵守优良道德的行为及其所形成的美德不但能够保障社会存在发展,而且必定推动社会迅猛前进,极大地增进每个人的利益,因而是一种不具有任何不应有的恶和害的、纯粹的善的美德。
2009年01期 v.11;No.55 36-4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瑞英;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引导人们走出不敢运用理性的不成熟状态,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人类所建构的超越本体世界,体现自由本性的价值世界。康德的努力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09年01期 v.11;No.55 41-44+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陆华;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国家伦理"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伦理实体这一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定义,其定义为国家作为一种特殊的伦理实体其内外诸因素在追求至善的过程中达成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其伦理内涵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实体;国家伦理以追求至善为它的价值目标;国家伦理是国家这一有机体内外诸因素的辩证发展与和谐统一。
2009年01期 v.11;No.55 45-4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赵林度;
应急决策比任何常规决策都更能考验决策机制和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城市应急管理决策能力,本文引入了直觉决策、相机决策和群决策的思想方法和协同理论,重点研究了城市群协同应急决策模式和城市群协同应急决策机制。在应激式决策者知识激发和协同式群决策知识激发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激—应急—应变"决策模式;在城市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和城市群应急管理主体协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应急—协同"的应急决策模式,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应急决策生成理论。
2009年01期 v.11;No.55 49-5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20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0 ] - 王红卫;洪丽琼;陈曦;
任务分配是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环节之一,分配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动员的效率和效益。本文针对国民动员活动快速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建立起时间短、风险小、经济成本低的多目标任务分配模型;基于利率体现时间价值的观点,将时间转化为经济成本,同样将风险因素转化为经济成本,从而将原问题转化为单目标规划问题;采用模糊合成推理的方法来确定企业的风险因素,最后采用A*算法对转化后的问题求最优解。
2009年01期 v.11;No.55 56-59+7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祥培;丁秋雷;于楠;
干扰管理是国际上管理科学、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已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干扰管理与其他不确定性决策方法有着明显区别,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干扰管理的研究进展,物流配送系统干扰管理领域难点问题具体体现在:(1)物流配送系统的扰动如何度量?(2)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理干扰事件并形成系统扰动最小的调整方案?(3)干扰事件应对方案的在线生成方法和手段。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1)物流配送系统扰动的度量方法;(2)干扰事件的快速处理与决策方法;(3)干扰事件应对方案的在线实时生成方法和手段。
2009年01期 v.11;No.55 60-6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1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陈达强;刘南;缪亚萍;
本文针对单一资源一次性消耗应急系统调度问题,在考虑"应急时间最早"、"参与出救点最少"以及可能存在多可行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应急响应成本组成并将其作为对方案优劣评价的修正,建立了基于成本修正的应急物流物资响应决策模型,从仿真算例及其分析结果来看,该方法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多可行方案问题。
2009年01期 v.11;No.55 67-7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1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9 ] |[阅读次数:0 ] - 王海燕;
本文以预防危险品物流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危险品物流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体系为核心,构建了危险品物流管理的总体框架,研究了基于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的危险品物流预防性管理手段,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危险品物流的风险管理策略,建立了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2009年01期 v.11;No.55 71-7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5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黄凌;达庆利;
基于平衡记分卡,针对逆向供应链系统结构形式的特点,本文构建了一套逆向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选择了网络分析法ANP作为确定权重方法。运用所建模型对某电子产品逆向供应链绩效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2009年01期 v.11;No.55 75-7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凌继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在企业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的业务属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艺术学诊断就是运用艺术学理论,研究企业与艺术有关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经营情况,分析其中的不足和欠缺,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9年01期 v.11;No.55 80-8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存明;
长期以来,艺术与美学合流,把艺术的本质看作美的,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审美文化研究的兴起,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契机。艺术是文化的核心,也是审美的核心。本文从艺术出发,论述了艺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人是一种艺术的动物,艺术是人创造本性的表现,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时间中的存在性决定的,艺术本质上是生命中的幻想性表现。
2009年01期 v.11;No.55 84-8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徐习文;
马采不仅是中国当代美学的拓荒者之一,也是中国艺术学科的最早缔造者。他对艺术学科的定位、艺术学科的框架、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等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对于当前艺术学科的宏观构架和微观研究都有重要启示意义。
2009年01期 v.11;No.55 89-9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谦;
艺术学从美学中独立出来已是一个事实,但艺术学不论是在研究对象还是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受到美学体系、美学思维以及门类艺术学的影响,这对于艺术学的研究和发展依旧构成干扰和威胁。艺术学研究对象的明确,实际上取决于对于"艺术一般"的正确理解,本文剖析了门类艺术学、美学、艺术学中"艺术"的不同内涵,从而明确了艺术学中的"艺术一般",由此达到明确艺术学研究对象的目的。
2009年01期 v.11;No.55 93-9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袁恩培;文静;庞杰;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艺术教育开始进入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时期。教育理念的相对片面、教育受众群体的意识误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已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生态式文化传承"这一文化范式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意在强调对传统文化进行清晰的脉络梳理,注重中国艺术精神的挖掘和对传统文化独特意蕴的再释。在文化的继承与教育方式问题上,以多元维度与块面结合的方式,探寻一条具有中国本真特色的艺术教育文化新路。
2009年01期 v.11;No.55 98-10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朱宏清;
中国古代诗词英译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意境的传达,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译界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古汉诗的意境进行深入探讨可知:意境不可以翻译,也不可以复制,只可以传达;译者必须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作者并兼顾内容和形式,必要时准确运用诠释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原文意境的传达。
2009年01期 v.11;No.55 102-10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莉萍;
从语类的界定、理论支撑以及研究成果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新修辞学派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在语类研究上有同有异,语类研究给我国外语教学以深刻的启示。
2009年01期 v.11;No.55 105-108+11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永辉;陈爱华;
以《最伟大的发明》这篇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为案例,结合分析几个不同版本的教师用书和同步辅导的编写体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指出: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习得,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分析能力。以海德格尔技术本质的理论为依据,追问这篇精读课文的主题思想,发现:课文中的科学家已经在技术世界中陷于被促逼的危险境地,然而,科学家最终承担了作为死亡的死亡,用生命去守护终有一死者在大地上的逗留。科学家"发明不是因为它实用,而是因为它神奇"的宣言更显示了他的存在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2009年01期 v.11;No.55 109-11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黎;李霄翔;居胜红;
通过功能磁共振实验研究视觉型和听觉型学习风格对词汇学习所具有的潜在的生理机制,选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使用1.5特斯拉的Philips Eclipse磁共振和NEC刺激器,借助功能磁共振BOLD(血氧水平依赖)技术,记录两种不同学习风格的被试者大脑皮层对听觉输入和视觉输入的反应,横向和纵向对比研究不同模式的输入对两种学习风格被试者的影响。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被试者在接受符合其学习风格的输入时,全脑激活较大。(2)记忆在语言学习的某些阶段(如信息储存和检索过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符合学习风格的输入能更好地激发工作记忆的作用。
2009年01期 v.11;No.55 113-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黄文英;
在英语专业高级英语阅读课中应当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阅读过程双向互动的本质。高级英语阅读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强调通过专题研讨、利用网络资源和形成性评价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
2009年01期 v.11;No.55 119-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