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东黎;
政治经济学热衷研究的许多问题是假问题,不是真问题。真问题是针对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提出问题,而且,对问题的理论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福利含义。假问题是对尚不存在、而研究者希望出现的现象进行研究,或是在对现行的政策和制度的辩护中提出问题。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国企改革等是真问题。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等是假问题。繁荣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途径是更多地研究真问题。
2007年02期 5-1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7年02期 12+27+7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巍;
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经济实践的发展为基础,而经济的发展又需要稳定持续的秩序为保障。新制度经济学派只从制度本身去理解制度,犹如手持长矛的堂吉诃德乱冲乱撞,而可怕的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桑丘式人物更多。因此有必要遵循马克思的思路进行再研究,还制度的根源基础于物质的生产生活关系,还制度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主导能动作用。
2007年02期 13-1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樊浩;
经济与伦理,在哲学的层面相通。“经济冲动”,不应当只是经济学的概念,更应该是一个道德形而上学的法哲学概念。将经济冲动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学视野,不但导致了现代经济学的诸多理论困境,也导致了现代文明的诸多现实缺憾。作为法哲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冲动以意志自由为本质,它逻辑地包括通过创造和分配财富满足人的客观自由和外在解放的需要,与通过摆脱情欲束缚的主观自由即内在解放两方面。以意志自由诠释和规定经济冲动,可以使经济发展摆脱“自由的悖论”和“恶的发展”的厄运。对现代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可以成为直接的理论资源的是19世纪的三种关于经济冲动的理论模型,这就是巴斯夏、黑格尔、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冲动的法哲学模型是由动力结构、行为结构、目的结构构成的有机体系。“经济冲动”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实现由经济学向道德形而上学的概念转换(1)从“需要”到“需要的体系”,从价值体系与社会体系两个结构概念地解决经济冲动的动力结构中的客观自由与主观自由,以及经济与伦理、道德内在一致性的难题;(2)从“劳动”到“集体行动”,概念地解决如何将由“需要的体系”产生的“个体活力”凝聚为“集体合力”,以及“集体行动的逻辑”的难题;(3)从“财富”到“幸福财富”,使财富成为幸福的对象,并与幸福相统一,概念地解决现代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幸福指数”与“痛苦指数”的悖论。
2007年02期 18-2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柴艳萍;李金齐;
现代营销面临的挑战就是能否设计出既符合道德要求又能满足经济利益之目的的营销模式,以化解交易双方之间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的冲突与矛盾,使交易各方互利双赢、共生共存。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意味着营销观念的变革和营销伦理的进步。现代营销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传统营销相比,现代营销的营销理念、营销性质、营销原则、营销方式、营销目的都发生了变化,促进了商业伦理秩序的日益和谐。
2007年02期 28-3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孙英;
人无不具有极为深重的名誉心,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的一切利益都是社会和他人给予的名誉攸关每个人最为根本的利害。这样一来,名誉便具有使每个人遵守道德的巨大作用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便会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荣誉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他的极为深重的名誉心便会得到满足而体验到巨大的快乐,从而极有成效地推动他遵守道德;反之,如果他的行为违背道德,那么,他便会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坏名誉、遭受耻辱和舆论谴责及其所造成的巨大利益损失,他的极为深重的名誉心便得不到满足而体验到巨大的痛苦,从而极有成效地阻止他违背道德。
2007年02期 32-3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于海量;
节约是人类传统的美德,提倡节约不仅体现了对人们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反映了人们的道德品质,倡导节约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往人们主张通过刺激消费的手段来促进经济发展,忽视了节约品德的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经济伦理学为我们正确处理好节约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弘扬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07年02期 38-41+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许建良;
“刑德”思想是《四经》(即《黄帝四经》)道德思想的必然组成部分,其渊源在老子的“法令”、“道纪”。它不仅昭示了法度产生的问题,认为产生于现实社会需要的法度须以“道”为依归;而且回答了何谓法度的问题,告诉我们法度是“正”的象征,是“明曲直”的武器,法度的基础在人的需要的满足,在“刑德”的关系,主张先“刑”后“德”的价值取向,显示的是以“德”为依归的方向,昭示了用“有刑”实现“无刑”的理想追求。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在道德问题上,存在以“义”和“宗”为标准来依归法度的运思,这无疑是氏族宗法血缘意识的反映,其意义是消极的。
2007年02期 42-4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郑丽勇;
决策者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只是人类的理性本性之所在,决策者在各种现实约束条件下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利益只是决策者价值判断准则体系中一部分,尤其在纯经济决策中,经济利益是价值的主体,但并不排除其它非理性价值因素对决策者价值判断的影响。现实的决策价值准则体系既包含理性的经济利益,也包含非理性的情感偏好、习俗、文化、宗教等因素;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既包含理性认知能力又包含非理性认知能力。理性认知能力不仅是有限的(西蒙的假设),而且还是动态变化的。非理性认知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新性决策不可或缺的要素,与理性认知能力一样,非理性认知能力也具有变量特征,它同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基于“现实”假设的决策理论,遵循受现实约束条件限制的最大化原则,决策价值准则体系既包含经济理性,又包含其它非理性因素,决策思维方式既包含理性的逻辑思维又包含非理性的感性思维,基于“现实”假设的决策理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整合。
2007年02期 48-5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吴应宇;胡婕;路云;
现有的三大类并购估值模型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固有缺陷,有必要在对三类模型组合优化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产业周期理论的新的并购定价模型,新的模型结合了价值的动态和静态分析,以并购双方所处的产业周期与目标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作为主要切入点,作为搭建模型和确定模型参数的依据,为我国企业的并购定价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7年02期 53-5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胡国柳;王化成;
采用逐步回归法,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现金持有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增长机会、企业规模及股利支付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现金流变异性、现金替代物、财务杠杆及公司年龄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负相关;没有证据显示现金流、银行债务、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2007年02期 57-6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2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8 ] |[阅读次数:0 ] - 黄安永;葛春辉;
如何科学制定菜单式物业服务分等收费标准,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以《南京市普通住宅物业服务分等收费标准》为例,总结菜单式物业服务分等收费的制定过程,标准的制定原则是(1)质价相等;(2)各方兼顾;(3)层次性;(4)可操作性。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中按照所在行政区,总建筑面积进行二维划分,兼顾不同的建筑类型(同时已实施物管两年以上),按照比例抽取100个样本,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水平与成本支出、业主的关注程度进行系统调查,通过数学方法对样本的物业服务水平进行量化,统计包括清洁卫生、绿化养护、安全护卫、设施设备养扩、综合管理等五大服务项目不同服务等级下的社会平均成本,得出业主的关注程度,以此调查结果作为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2007年02期 65-6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小怡;何建敏;
银行卡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个人支付手段之一。美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银行卡交易法律体系,探析美国银行卡交易授权规则,其突出特点是对银行卡消费者的权益给予了充分和适当的保护。银行卡业务近年在中国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一直没有正式出台规范银行卡业务的法律。借鉴美国相关规则制订中国银行卡交易法律,需注重银行卡交易授权规则、风险分担原则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的建设,这对于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稳定有序、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2期 68-7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李国平;黄国勇;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借鉴1988年巴塞尔协议基本构架的基础上,引入了三大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以及市场约束,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综观已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研究方面。理论研究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新巴塞尔协议的内容及产生的意义,指出新巴塞尔协议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控制都纳入资本充足率的框架下,在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条件下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该协议将对相关的金融业产生重要影响。在方法的研究上,从外部评级机构和银行自身内部评级等角度提出了多种计量方法,可以看出,该领域的讨论并没有统一的定论,仍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对实践的分析可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提高,对各国银行的经营及信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该协议在我国的实施仍存在各种困难,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在优化资本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在对信贷评估、业务流程、信息披露等各方面向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靠近,尽可能地降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使我国银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2007年02期 73-7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赵义山;
周密《癸辛杂识》中保存着一条关于“唱赚”的重要资料,由该条资料可知“赚”作为“套曲”体,是以“套”记数的,元曲中“套数”的称名与之有直接关系。无论南曲、北曲,其“套数”都是对“赚”体的直接借用。
2007年02期 78-8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崔炼农;
结合古代歌辞记录的文本分析,对相关史料重加疏证可知,“清商三调歌”之“解”,是乐工在选取现成歌辞配入既有曲调时分割歌辞以适配乐段长度的产物,其本义是“宰割”,引申为计量单位“章”。“解”,代表一个与歌唱同步进行的乐段,与隋唐时期为结束某一既定曲调所特加的“解曲”判然有别。
2007年02期 81-86+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左汉林;
梨园的乐官由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梨园供奉官、都都知与都知组成,其中梨园教坊使、梨园使、梨园判官是高级管理者,由宦官担任,不一定具备音乐才能。梨园供奉官、都都知与都知是低级乐官,不由宦官担任,具备较高的音乐才能,在梨园从事具体的音乐工作。
2007年02期 87-8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沈亚丹;
音乐的生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乐音、声音结构和主体对于世界的音乐化感知。其中乐音是其最终的直观呈现方式,由和谐的声音构成,乐音可以追溯为声音结构并最终来自于创作和聆听主体对于世界的音乐化感知。音乐结构是音乐声音的特定构成方式,旋律结构和节奏是其最主要的声音结构方式,其中节奏是声音有规律的重复,旋律体现为特定节奏中声音的横向联系。主体对世界的音乐化感知可以分别落实为主体对于世界和谐运动形式的感知和对于生命时间流逝的感知。西方音乐基本生成于对于世界和谐运动形式的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生成和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感知与关注密切相关,当人们专注于生命时间的流逝并将这种时间之延续和天地节律相统一,则世界便是一种音乐化的世界,在此音乐化的世界中方能实现“大音希声”、“无声之中独闻和”。
2007年02期 90-9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长北;
东汉傅毅《舞赋》是我国传世最早的舞蹈表演艺术专论。它用细腻生动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形象阐明了舞蹈艺术的功能,描写了汉代流行的般鼓、长袖舞,记载了民族舞蹈成熟时期的风貌。《舞赋》标志着汉人对舞蹈表情功能和民族形式的自觉探讨,意味着东汉时,我国舞蹈的民族气派真正确立,舞蹈挣脱了政教束缚,走向了独立。
2007年02期 94-9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0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扬;
《西游记》小说是世代累积型的古代名作。如何探究《西游记》立象演变中的脉络,古今中外都要贯通,但要着重体悟中国美学立象学说。从书名变迁看,《西游记》书名变化重“游”字,“西游”不是以前“诗话”本所述只是一次到达西天取得经文,而在孙行者经历来说,到达西方却是多次。这是唐僧师徒形象组合为象征人生不同功能的写法。看似离开玄奘取经故事历史条件的后代文辞运用,却正好把寓言立象中如何象其物宜的历史文化印迹留下来了,把参与改编、写定及介绍、传播《西游记》故事的人们那些知识、情感与情趣留下来了。这是审美阅读不可忽视的。从角色看,《西游记》小说在世代积累而成中几经变易,唐僧五众角色之间矛盾的解决,差异的调理,终于促使和谐团队的形成,集体实现了新的成就,《西游记》小说立象寓言特征的演变情况放在唐僧取经团队建构上说,有多层次、多角度体味形象所具审美价值的可能性。对这样的审美创造的特定取经团队的形象,应该立足于中国美学立象学说,兼融西方和其它国家、民族美学或审美经验中的有益东西,加以会通。
2007年02期 97-10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6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学钧;
明人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选》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圣叹评本《水浒》施耐庵“原序”相同,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体汇选》体例,这意味着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笔者考证,这篇《水浒传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叹评本《水浒》,但相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则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水浒传》“施耐庵的本”则有可能不是小说而是剧本。
2007年02期 107-11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柏梁;
从悲剧角色的生存境遇与心态历程,可以更深刻地透视《红楼梦》这部悲剧中的大悲剧。正是因为这些悲剧人物各自不同的悲惨遭遇,才汇集成小说的凄美色调。这些悲剧角色所共同构建的悲苦世界,为中国小说的忧郁气质、痛苦形象等百味苦态,做了一个百川归海式的总结和升华。
2007年02期 111-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傅承洲;
文人话本在明代天启、崇祯和清代顺治大约四十年间出现繁荣局面,到清代康熙年间已经衰微。其主要原因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严厉禁毁“小说淫词”,对话本创作以致命打击。清中叶以后的话本作家,热衷于宣传封建礼教,其作品为读者所唾弃。作家缺乏创新精神与才能,一味地“效颦剽窃”,使话本失去了独创性与生命力。清代中叶以后的话本,只在文人生活圈子里打转转,对市民读者缺乏吸引力。
2007年02期 116-119+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立;隋正光;
古龙武侠小说力图对传统复仇模式进行借鉴的同时,又有所突破,从而不仅在审美上给人以新鲜之感,而且思想上能给人以启迪和升华,主要表现在(1)传统叙事文学中友情服务于复仇,古龙小说则注重表现仇人之间的友情;(2)传统文学多写“女性勾引不成则诬陷”,古龙写出了女性的报复来自于真爱,以及“育仇人之子使相残以报复”等模式;(3)借鉴金庸,古龙对传统“儿子长大后复仇”模式也有超越;(4)在中外相关母题滋哺下,古龙小说较自觉地将“忍辱复仇”模式回归到侠文学,如“恋酒色惑乱仇敌耳目”、“忍辱为仇敌亲信伺机报仇”、“自辱以激发复仇信念”等。古龙武侠小说创作,对传统复仇主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多重超越。
2007年02期 120-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4K] [下载次数:2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