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纲

    江德兴

    在当代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形式。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从而形成具有各国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八十余年来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 ,实现了两次伟大的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 ,也为了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规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设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2年04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勿用劳动价值论顶替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价值论”——试说当前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大讨论

    胡义成

    马克思恩格斯价值理论是“生产力价值论”,即“价值”与“劳动生产力 (率 )”同义 ,正比于使用价值量 ,反比于劳动时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本具有使用价值 ,因此按资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当前 ,中国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基本上不是剥削。与其只看剥削 ,不如抓教育 ,增扩中国人的财富

    2002年04期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资本运作”与“战略导向”型企业的控制模式研究

    黄凯,林辉

    “资本运作”与“战略导向”型企业的控制模式实际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企业在发展和控制模式的选择中 ,应以当前的资源构成为决策起点 ,充分考虑资源共享对母子公司组织结构中控制成本的抵消效应。同样 ,鉴于两种发展形式不存在自然的资源共享基础 ,同时考虑两种发展思路的企业必然面临控制成本提升的风险和学习任务繁重的局面。

    2002年04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上市公司关联重组与利润操纵

    王化成,任庆和

    我国证券市场在制度设计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使得上市资格成为稀缺资源。大量企业上市后经营业绩下滑 ,为了保住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 ,具有利用关联重组手段操纵利润的动机。重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情况和非经营利润比例的变化情况表明 ,在关联重组中确实存在着利润操纵现象。应当加强对关联公司重组的监管 ,打击利用重组操纵利润的行为。

    2002年04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经验初探

    王兵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成就为世人所共睹 ,它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值得借鉴的思路。印度前瞻性的 IT产业政策、独特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特别值得我们重视

    2002年04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价值流——企业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张晓玲,何轶雯

    价值流是指从开始到结束的一组活动 ,它以特定的顾客为中心 ,追求顾客满意。价值流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有效运用 ISO 90 0 0 :2 0 0 0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顾客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传统企业价值流的再建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企业应在价值流的基础上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2002年04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价值管理:会计的一场革命

    陈良华,李艳南,沈红

    由于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 ,现有会计体系呈现出固有的缺陷 ,会计变革已迫在眉睫。传统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 ,已束缚了会计学科的发展。价值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从价值管理角度诠释会计新概念 ,可以克服现有会计体系的固有缺陷 ,极大地扩展了会计学科的视野。新会计体系将包括价值信息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 )、价值活动管理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等 )

    2002年04期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价格弹性理论的一点探讨

    王辉

    在价格弹性与销售收益之间的关系上 ,传统的价格弹性理论中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要增加销售收益 ,不仅要根据价格弹性是否大于 1来进行价格调节 ,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价格调节本身必须在一定的幅度内进行

    2002年04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相融性的理论探索

    黄安永,孔海峰

    随着当前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区管理内涵不断扩大 ,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出现了许多矛盾与碰撞。为了更好地推动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的协调发展 ,必须解决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分析二者的关系及其内涵 ,探索社区建设与物业管理相融性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002年04期 40-4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大陆行政处罚及其走势

    杨解君

    在国家法律制裁体系中 ,在行政处罚概念的基础上 ,笔者将分析中国大陆行政处罚的特征和构成要素 ,系统并简要地介绍大陆处罚法的内容及基本制度 ,预测大陆行政处罚法的发展走势

    2002年04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电子商务法

    刘德良

    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商务立法。正确的立法离不开正确的理论的指导。然而 ,有关电子商务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很少有人研究。今天看来 ,电子商务法是以电子商务过程中平等主体之间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与电子商务一样 ,电子商务法也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电子商务法与电子商务立法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应给予区分 ;电子商务法在理论上属于私法范畴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而是属于民商法的范畴

    2002年04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政府权力及其制约

    王露璐

    政府权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 ,对全体公民和组织有约束力的力量。政府权力失控必然造成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犯。对政府可能产生的违法行为 ,必须有健全的机制进行有效的约束。

    2002年04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论民商事法律冲突的内涵

    杨威,罗正明

    冲突法学者将法律冲突界定为民商事法律冲突 ,继而又把民商事法律冲突归结为民商事法律适用冲突。事实上 ,民商事法律冲突不等于民商事法律适用冲突。民商事法律冲突是不同法域的民商事法律之间相互抵触、相互冲撞的社会现象 ,是民商实体法冲突、冲突法冲突、程序法冲突的三位一体。

    2002年04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江苏城市传统建筑环境的现状调查和城市文化个性设计

    张燕,张适

    本文在调查江苏七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183处传统建筑案例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建筑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文化个性设计的对策 ,指出传统建筑及其生态环境对再现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个性形象、拉动城市经济腾飞的特殊作用。

    2002年04期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州市青果巷历史地段“有机更新”研究

    胡云,黎志涛

    青果巷历史地段的有机更新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均很强的系统性工作 ,为了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常州市历史地段整体风貌 ,除了要认真做好保护性规划以外 ,还要有正确的政策引导、严格的法律保护 ,并提倡各部门、各社群的通力协作 ,吸引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保护历史地段独特文化风貌的基础上 ,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可获得住区居民和全社会的理解、支持 ,从而把历史地段的有机更新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2002年04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

    刘月

    中国建筑深受传统文化之濡染 ,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特殊的建筑“语汇”而迥异于西方 ,儒学规范、老庄风神铸就了她光彩照人的绮丽风姿和独具品格的美学神韵 ,表达了清醒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怀

    2002年04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

    曹月

    我国古筝各主要流派均有自己发生发展的成因、流变、衍展、演奏技法及代表人物 ,风格特征相当鲜明。在当今古筝艺术的发展中是强调不断强化自己的风格特征 ,还是兼取众家之长合数派于一身 ,这一问题值得研究 ,探讨

    2002年04期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 对后现代“行为艺术”及其话语的批评——兼与朱青生博士商榷

    李倍雷

    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下的“行为艺术”,其中偏离艺术、偏离道德的行为及其运作方式 ,与有关后现代艺术的话语 ,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行为艺术”实质上是打着艺术的旗帜 ,进行着一种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以盲目的全盘照搬国外的某种方式去与国外的所谓主流艺术接轨 ,不但是一种盲从的奴颜行为 ,也是给自己的本土文化带来灾难的行为 ,从而使本土的母语文化在世界上失去话语权

    2002年04期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魏晋名理学与六朝审美主体精神

    党圣元

    魏晋士人的超脱、旷达与潇洒的魏晋风度 ,构成了六朝审美主体精神的一个主要标志。魏晋名理学以“自然”为逻辑起点来建构天人新义及人的价值学说 ,给魏晋新型人格的形成与六朝审美主体精神的诞生从哲学基础、性命原则到理想人格、价值取向诸多方面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

    2002年04期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钟、谭论“灵”与“厚”的美学意蕴

    陈少松

    钟惺、谭元春论诗评诗时反复所谈的“灵”与“厚”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他们不仅大量使用“灵”与“厚”及其系列概念 ,为丰富传统的文学理论范畴作出了贡献 ,而且联系创作过程和作品来探索“灵”与“厚”的关系 ,将文学理论史上对这两个范畴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钟、谭的诗歌创作未能很好实践其“灵至于厚”的理论主张 ,而他们的散文创作则不乏既“灵”又“厚”的佳作

    2002年04期 105-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试析王夫之诗学“诗乐一理”论

    陶水平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论诗评诗既讲诗歌的情景交融 ,又追求诗歌的声情并茂 ,从而将其诗学研究推向了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集大成的历史总结者的高度。概而言之 ,船山诗学“诗乐一理”的要义在于 ,强调诗歌艺术更靠近“乐”而非“文”。这一诗学命题是对宋人“以文为诗”的反拨 ,是对沈约“四声”说的纠正。“诗乐一理”说无论在船山诗学和美学的理论体系中 ,还是在整个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研究史上 ,均占有重要地位

    2002年04期 11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情感在教育评论中的作用与调控

    刘尧

    在教育评论中 ,情感不是某一独立环节 ,它以一种弥散的形态存在于教育评论主体的智力活动诸环节中 ,并以一种弥散的方式影响着教育评论的取向和程度。教育评论主体可以对情感实施调控 ,使情感保持在合理性阈限内 ,以保证其对教育评论的正激发

    2002年04期 119-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非视觉信息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蔡旭东

    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语言知识、词汇习得、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等几个方面的提高。心理语言学有关阅读过程的心理分析及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相关理论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指导意义。积极有效的阅读训练应当将语言知识的习得与阅读策略的训练相结合 ,将视觉信息与非视觉信息的应用相结合。

    2002年04期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为新学科立传——评杜书瀛、钱竞主编《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

    赵宪章,汪正龙

    2002年04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