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亚平
随着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劳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商品价值的创造由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下、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条件下的高级或超高级的脑力劳动 ,都属于生产性劳动 ,它们不仅创造价值 ,而且创造更多的价值
2001年S2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兵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劳动价值论 ,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首先论证了劳动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对三种典型的庸俗价值论进行剖析 ,指出了它们的缺陷 ,最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论述了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
2001年S2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有璋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方面 ,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另一方面 ,作为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伟大理论 ,它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邓小平理论的重民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具有历史传承性
2001年S2期 13-1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魏国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 ,既要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 ,更要进行理论创新 ;既要看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更要看到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因此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更具有伟大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市场经济这一概念做一概述 ,然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2001年S2期 15-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耕南
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得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认识。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辩证统一表现为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实施指明了前进方向 ;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条件 ;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在实践中要克服“速成论”、“怀疑论”、“空想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体现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必须以此为指导 ,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1年S2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海涛
纵观中国政府历次机构改革 ,仍不能完全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本文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定”出发 ,指出 :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倾向 ,才是机构改革“怪圈”产生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公共选择的理论视角对我国机构改革“怪圈”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克服这一问题的有关建议
2001年S2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何林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明确提出以德治国 ,赋予德治以新的内涵 ,并提出把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本文在深入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及“三个代表”思想的基础上 ,就如何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实施“以德治国”提出了的几点看法。
2001年S2期 25-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林
改革开放以来 ,腐败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腐败的实质是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本文分析了中国产生腐败的四个基本原因或基本特征 ,认为解决目前腐败问题要从腐败产生的根源着手 ,才能使腐败现象彻底改观。而铲除腐败的根源就是继续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进行改革 ,建立与当代生产力、生产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体制
2001年S2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窦立春
有关克隆人的争议围绕“能做”与“应做”展开 ,“能做”与“应做”的问题实质上是科技与伦理的矛盾在克隆人身上的凸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论证表明 ,克隆人即使在技术上能做 ,在现实的伦理秩序层面也不应该做。这一结论并不是外界的强加 ,相反 ,它是关于克隆人“能做”与“应做”本身的伦理蕴含
2001年S2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云梅
在佛教对自然和生命的神秘解释中 ,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佛教的自然观包含了自然万物共生、共存和万物皆有佛性的思想 ,蕴含了人类与万物平等、万物皆有其价值的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 ,佛教的生命观坚持生命主体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认为万物共生、相互依存 ,这些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为解决当今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精神基础
2001年S2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王健崭,张锐
儒家生态伦理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本文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和“民胞物与”的义务论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的思想 ,以期对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所帮助
2001年S2期 3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严国军
德治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宏扬是中华民族虽累经专制摧残却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借鉴现代民主、法治精神 ,才能使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精华发挥出应有的建设性功能
2001年S2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徐佩清
朱熹关于为学的论述颇丰。他认为做学问的人一定要在究理、读书、居敬上下功夫 ,而治学的方法计有六条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及居敬持志。朱熹的这一读书治学的经验对我们当今的求学者依然有借鉴经验。
2001年S2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薛红艳
阴阳辩证观在“易——老”哲学系统中占有显著地位 ,它是“易——老”哲学的基础 ,也是其真谛所在。中国民俗文化受“易——老”哲学的影响颇深 ,在其事象里深蕴着或著或微的阴阳民俗事象的辩证思想。本文试图阐述“易——老”哲学的阴阳辩证观之本质内涵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古太极图中所包含的有关阴阳的民俗文化信息及其应用 ,从而探析阴阳辩证观的本质特点和中国民俗文化脉络的发展 ,把握相关民俗事象的功能与特质
2001年S2期 44-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治强
在知识经济时代 ,走在时代前列的是那些率先进行创新的国家和民族 ,这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努力进行全面创新 ,一个国家或民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2001年S2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云,何建敏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的投资决策方法即净现值法的基本原理 ,给出了应用实例 ;然后分析了期权投资决策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实例 ;最后对这两种不同的投资决策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2001年S2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邱斌
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传统银行业受到电子银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其主要原因是电子银行具有成本低、规模效益和全方位服务等许多优势。本文在分析电子银行上述优势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具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的有利条件 ,电子银行将在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1年S2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黄安仲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即资本存量调整理论 ,引起经济波动 ,并由乘数和加速数的数值关系决定经济波动的特点和类型。中国是个二元社会 ,其经济波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在经济中的过大比重决定了中国经济波动呈二元性。
2001年S2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时金凤
本文从企业资产重估增值现象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在上市目的和动机上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指出在资本运营中 ,上市公司应以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依靠自身科学管理 ,加强兼并、联合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 ,规范自身的上市行为 ,提高我国企业整体资本运作的效益。
2001年S2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红艳,陈伟达
本文针对信息的价值和特点 ,提出了信息资产的概念 ,并对其进行了界定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产的评估模型。最后用实例对信息资产评估作了直观分析 ,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是合理的。
2001年S2期 66-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孙少勤,黄凯
加入 WTO后 ,中国企业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因此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与塑造意义深远。本文力图在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 ,提出建立对传统文化评价的管理学标准 ,从而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借鉴找到有效途径。
2001年S2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晔,刘怀德,肖渡
本文以中国白酒业的价值转移为例 ,分析了部分企业的价值变化 ,结合一些企业的重组实践 ,探讨了产业价值转移下的企业多维重组问题
2001年S2期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迎联,杜贵阳
打造企业航母 ,应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紧迫课题。本文在考察中国大企业发展的基础上 ,对中国大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滚雪球式”、“捆绑式”和“跳跃式”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2001年S2期 79-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邱岗
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的产生 ,源于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取代两权合一的古典企业制度是因为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率。对应于两权分离 ,在企业组织中 ,企业家职能分解为所有者企业家和经营者企业家分工的结果。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效率 ,另一方面 ,也产生了分工后的协调及相应的协调成本问题 ,也就是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中国国有企业 2 0年来的渐进式改革 ,在探索改革路径和方向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缺乏对企业高层经理人员即国有企业的有效激励和约束。
2001年S2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书桥
集体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一直是国有经济的附庸。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集体企业不仅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而且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 ,集体企业的发展途径又不能简单地模式化 ,而应当依照科学管理原则 ,深入分析其自身的发展战略 ,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才能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强企业。
2001年S2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吕晶
自 2 0世纪 90年代 ,经济全球化呈现出新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并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对经济运行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金融、预期渠道上 ,因此我国政府应从规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2001年S2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军
由于欧美独立董事制度的良好运行效果 ,许多中国上市公司纷纷引入这项制度作为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手段。然而 ,由于中国上市企业的特点 ,独立董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既取得了一些实效 ,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障碍 ,总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 ,企业、政府在引入和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过程中 ,还需要不断采取措施促其逐步完善
2001年S2期 92-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路雷
了解政府干预思想的演变史并理解其内在逻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国家干预和经济自由主义两种经济思想的交织斗争和演变构成了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主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对各种经济理论进行扬弃。在我国当前的转型时期 ,政府干预这只“手”必须加强并发挥作用
2001年S2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于阳
西方公共管理满足于管理 (行政 )技术层面的改革 ,强调“效率”,但对表征公共管理本质属性的“公共性”,即公共管理的价值规范作用却普遍比较忽视。这一倾向 ,在理论上已使公共管理学科本身遭遇“身份危机”和“知识危机”的双重挑战。正缘于此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一门既强调“管理性”也重视“公共性”的新学科——公共管理学崛起。
2001年S2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顾金龙
本文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的沿革及发展阶段的研究 ,认为我国的税制处于一个改革的非常时期 ,并且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现状作了分析 ,找出了其中的缺陷 ,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及其完善的配套条件。
2001年S2期 101-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军
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以 GATT\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下 ,区域经济组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自从西雅图会议失败以来 ,当前的 WTO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世界经济体制究竟走向全球的贸易自由化 ,还是趋向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以 WTO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体制面临严峻的挑战
2001年S2期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晓宁
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为税源发展提供有力基础、使税源结构更加合理、为税源增长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三个方面入手 ,运用了经济结构发展的理论 ,结合南京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税源结构发展的经济数据对比分析 ,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说明三种税源结构形态的发展和利弊。南京属于以第二产业占主导的税源结构 ,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实现收益型税源的持续增长
2001年S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炜
这篇论文对南京市燃气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同时就燃气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及受种种约束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叙述。最后 ,作者根据工作实践并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提出了加强我市燃气行业管理的措施和新思路
2001年S2期 113-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游
当前存在于我国政府部门中的行政垄断严重破坏了我国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 ,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广大群众的公共利益 ,引起社会各界极大不满。本文通过列举近期南京地区几个颇具影响的案例 ,详细分析了这几个事例背后的共同原因——行政垄断。
2001年S2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韩光福,黄刚飙,杨翠萍,张晖
本文详细论述了生活垃圾危害性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优缺点 ,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2001年S2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徐煜翃
本文对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对今后采访工作如何开展 ,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对策
2001年S2期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荣
再保险 ,即保险人在接受保险业务时 ,根据自身承保能力 ,将超额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承保 ,籍以达到减少自身责任 ,稳定经营的目的。我国目前再保险业的发展已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再保险法律规范中有关自留额、法定分保等需要修缮的条款提出了修正建议。
2001年S2期 124-12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司风德,袁金明
军人违反职责罪是十大类犯罪中最为独特的一大类 ,现行刑法典不仅明确了该类罪的法定概念、构成要件 ,而且设立了独具特色的处罚原则。把握好这一点 ,对于加深对法律条文的认识和理解 ,指导司法审判实践工作 ,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01年S2期 126-12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志贤
蓝印花布是我国古老的手工印染纺织品之一。它的纹样千姿百态 ,色彩清新素雅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着重论述蓝印花布以点造型的独特艺术语言。并从蓝印花布的历史发展、工艺特点、题材以及其图案的骨式和构图四个方面对蓝印花布的这一艺术语言进行深入的阐释
2001年S2期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江涛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集中阐释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关于艺术创作的理论 :一方面 ,艺术家从对外在造化的深入体验中收集素材和积累感受 ;另一方面 ,在前一基础上 ,艺术家的“心”与自然造化的内在精神之间达成一种瞬间的默契和融通 ,获得艺术创作的机缘。
2001年S2期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林源源
北宋中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文人画观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前人多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进行研究。但苏轼文人画观的形成 ,有其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特殊原因。北宋经济文化的宽松和士人趣味的形成 ,是他思想形成的社会学原因。而苏轼的非画家身份和他的人生失意也从心理上促成了其文人画观的形成
2001年S2期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怀贵
石有瘦、透、漏、皱、丑诸貌 ,可以表达人格意义上的阳刚之气和阴柔之韵。正因如此 ,奇山怪石成为中国园林中特有的艺术符号 ,造园者善于运用这些符号来创造优美的景致 ,形成深远的意境。
2001年S2期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顺
明中叶至清初时期出现的个性解放和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戏曲艺术领域 ,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倡导戏曲创作要真实、通俗和自然 ,要摈弃虚伪、迂雅和做作 ;倡导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开始盛行一时 ,戏曲中语言的通俗化使其更能表现世俗生活中的人情百态 ,且易于为市民阶层所理解和欣赏
2001年S2期 140-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金娥
对于唐代文言小说的定义 ,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 ,归其根本是判断标准的混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的“传奇”概念也是模糊变化的。其实唐人文言小说并未形成文体上的突破 ,只是文学制作意识在各旧有的叙事文体中得到大量的广泛的运用 ,这与唐人万象更新的风气相关。然而文言叙事文体的传统规范性使这种文学制作意识的侵入只能停留在一定的程度 ,所以“唐人传奇”这一文体称谓的科学性值得探究
2001年S2期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秀冬
本文以爱伦·坡的代表作《厄舍屋的倒塌》为例 ,着重探讨了作家所使用的效果统一技巧。并讨论了坡如何使用激起读者情感的叙述技巧 ,将作者的感受传达给读者 ,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2001年S2期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闫治安,徐家燕,张太平
本文根据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有所滑坡的调查情况 ,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对中国科技振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指出了 2 1世纪初高校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现代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措施。
2001年S2期 14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丹
本文从适应以人为本、回归人的主体的新教育观的要求及有效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质量的视角 ,将作为教育手段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健康人格培养放在一个育人的整体框架内考察 ,以期更好地整合并提高高校的育人功能
2001年S2期 151-15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晓萍
对心理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课题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 ,也是一门紧跟时代的科学。在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 ,人们正面临着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本文力图从心理结构方面的实际问题入手 ,提出了建构网络心理结构的新理念
2001年S2期 154-156+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锐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日渐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身心健康 ,而且也影响了国家合格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为此 ,该文试图剖析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分析心理健康标准 ,探索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克服心理障碍 ,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
2001年S2期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杨珉
在道德教育的历史进程中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教育者角色经历了从权威的角色—中立的角色—转化的角色等一系列转换过程 ,教育者本身从权威转为对话 ,从适应转化为创新 ,从单一转化为多元。本文通过对这种转换过程的揭示 ,希望当代德育教育者能及时适应社会的新要求 ,及时更新角色 ,转换形象 ,主动进行角色转化
2001年S2期 162-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永生
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使得终生教育成为 2 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返校园 ,继续深造。但传统的人事制度对人才年轻化的要求日益影响着这些人的重新就业 ,从而直接影响了在职人员对终生教育的热情。本文拟从教育部最近取消高考年龄及婚否限制的政策分析入手 ,通过剖析现行人事制度中年轻化要求的历史背景及其在现实中的局限性 ,阐明适当放宽大龄毕业生重新就业年龄限制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
2001年S2期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丽敏,王世权
本文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工作经验 ,对未来高校辅导员应采取怎样的工作模式提出了一点见解 ,并将其具体概括为“大船模式”和“系级文化”两个方面。
2001年S2期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高民,刘必成,李艳志,李洁
本文探讨《诊断学》从以“填鸭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启发式”的临床实习为主的新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认为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1年S2期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建成
本文介绍了《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构思与实践。以加强综合、强化实践 ,突出创新为突破口 ,进行教学改革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001年S2期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华瑶2001年S2期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