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德兴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理论形态的变革和转折,这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其主要标志就是提出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并对之给出了系统和科学的回答。从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的视角去理解、把握邓小平理论,可以更好地突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2001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建勋,万朝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要求我们必须有自己的能反映中国特色的并能与现代市场经济配套的经济学来解释、指导中国的经济实践,而我们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大多是照搬照抄别国的经济学,脱离了中国的具体实践,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又无法解释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及发展趋势。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现有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改造与创新,在变革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思想方法、理论来源、正误判断、表现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2001年02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辅成
在历史上,儒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思想流派,它自身有一与多、朝与野、古与今之别,因而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应在特定的时代中去认识具体的儒学思想及其社会作用,而不应笼统泛言之。
2001年02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海平
欧洲虚无主义的问题是从发现“上帝死了”产生的。尼采主张通过一种“完全的虚无主义”来克服欧洲虚无主义。文章剖析了尼采的“权力意志”、“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的学说和超人学说,认为这些思想开启了肯定“生成”和“生命”的价值视界,它对“生命之爱”的价值设定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反叛,是告别或克服“欧洲虚无主义”的卓越尝试,对今天克服虚无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01年02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马雷
近年来,科学哲学界仍然十分关注劳丹的科学合理性理论。该理论别具特色,自成体系,其中对经验问题的看法新颖、独到。但是,一些批评家对劳丹的经验问题提出了批评,而劳丹对部分批评也作出了回应。了解这段史实对我们今天深入研究和发展劳丹的科学合理性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01年02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解君
学界关于行政法概念的通说,以“规范说”为基本出发点。它存在许多缺陷:视角单一、理论论证困难、适用困惑,因而需要以一种多维、动态、整合的思维来重新予以认识和理解。
2001年02期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2001年02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敏荣
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法律性质及由此而引起的法律的变化,指出国际贸易法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国际社会作为分权社会,它的法律的产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及困难,国际贸易法的公正性是不足的。文中对于这种国际贸易法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1年02期 36-4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成红五
本文通过对合伙、联营两种投资人的不同类型及其行使的不同权利,承担的不同义务、责任,来分析其性质和存在的社会动因,提示其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对比合伙企业与联营企业中的无限责任主体和有限责任主体的实际责任异同,来明确他们在不同的企业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定历史时期的作用。总结出这类经济活动中对主体的权利义务采用约定原则的普遍趋势及其意义,提出注意约定原则的运用、发展,为我国经济立法工作服务的观点。
2001年02期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01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喻学才
遗址是历史的化石,文明的碎片,文化的载体,旅游的对象。对遗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对于我们学习历史,弘扬传统,开发旅游,保护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上个世纪末,我们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口号。在新的世纪初,我们是否可以提“遗址旅游”的口号,从而推动各类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呢?
2001年02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5 ] |[阅读次数:0 ] - 佘大平
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在游赏山水之后创作的山水诗发现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创造了奇趣盎然的旅游美学意境,是对现代旅游美学的启迪。
2001年02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8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贾鸿雁
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以笔墨文字构筑的旷世奇园─—大观园历来为人所乐道。本文从旅游美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大观园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筑美和文学美,揭示了有关的旅游观赏原理。
2001年02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施卫东
本文从知识经济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方式、旅游产业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经济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指出知识经济条件下旅游产业将得到极好的发展机会和巨大的生存空间,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
2001年02期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黄震方,储九志,高宇轩
本文分析了旅游饭店实施名牌战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以创立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份额和高效益的“四高产品”为目标,以开发卓越的饭店产品、塑造良好的饭店企业形象、运用高超的宣传促销艺术、建立先进完备的饭店内部支持系统为“四根支柱”,以充分发挥饭店人才的作用为“一个根本”的饭店名牌战略“441”模式,并探讨了实施饭店名牌战略的主要途径。
2001年02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邓乔彬
龚贤立“四要”为论画之纲,是谢赫、荆浩之后的重要提法。“三品”、“三派”之论,是为“逸品”争回地位的反潮流之举。关于画家修养,他以性情为创作原动力,以读书、养气、闭户为修养途径,“闭户”之说并无碍对“行万里路”的推崇。他重视“师古”,以“取证于晋唐宋人”相号召,但又肯定师而能变。其技法论切实明白,有很强的实用性,是既师造化又师古人精神的体现。
2001年02期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程明震
董其昌的文人画观是以“南北宗论”为轴心线展开的,主要表现在“以禅论画”强调主体的顿悟作用和“以古为师”追求平淡的艺术境界两个方面。明清时期画坛上掀起的崇尚恣肆奇谲的文人艺术思潮是对以董其昌为核心代表的平淡境界和风格模式的反拨,由于这种反拨精神而形成的绘画风格特点,在文人画风格的发展上作了重要的补充。
2001年02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道广
文人士大夫的艺术活动从本质上说,应该是“业余”的,是传统的带有人格修养自我完善的一种载体,所以也是“自娱”的。民间艺术活动中相同一部分是职业艺术家所为,从社会画师到说书艺人、戏剧班子,他们的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谋生的手段,所以他们的一切艺术活动为“娱人”而出售的对象总是要使他们在创作活动中体现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念”,当然也就在艺术活动中反映出一种审美的意趣倾向。在文人士大夫审美观念中往往认为是“粗俗”的东西,却反而会被他们奉为神往的目标。由于中国历史上文盲充斥,“高雅”的文人艺术及其审美价值观念远不及后者对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深度。
2001年02期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2001年02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钟振振
南宋吴文英《梦窗词》幽邃丽密,索解甚难。本文就其中9首作品的解读,与近世词学名家陈询、杨铁夫等先生商榷。
2001年02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晓骊
词与传奇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文学样式,但是温庭筠的词和传奇却表现了相同的肯定个体情感和欲望的反传统倾向,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就其外因而言是由于商业文化的发展,就其内因而言是由于文人人性的进一步自觉。同时,因传奇的兴盛早于文人词,所以,传奇和词不仅是生长在同一文化土壤上的两朵奇葩,而且还具有前后相承的渊源关系。
2001年02期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勇刚
蒋春霖为咸丰、同治时期著名词人,时称“天挺此才,为倚声家杜老。”(谭献)其《水云楼词》堪称有清一代上乘之作。他的词反映了晚清这个干戈扰攘的时代文人普遍的失落感及迷惘心绪,具有“词史”之价值。
2001年02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鲁,李霄翔
本文在全面探讨科技英语篇章修辞的过程中,集中论述了EST语篇的修辞程序、篇章段落、篇章修辞手段和篇章修辞功能这四个主要方面。并从修辞分析的角度,全面透视了EST语篇的程式结构与其交际功能之间的联系。
2001年02期 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朱宏清
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化境”说,不仅与奈达的动态对等的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和译学理论的研究走出“沉寂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01年02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罗天妮
本文从汉英翻译存在问题的角度探讨了理解的各个层面及其对表达的影响。这种理解包括对特定词义的理解,对句子、语篇的全面把握和对语言以及文化差异的认识。作者认为,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理解才能保证译文既忠实原意又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2001年02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董务刚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海译文出版社及译林出版社的《红字》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一、词语指称意义的理解;二、语境与词义选择;三、文化差异与翻译;四、语言风格的移植。笔者认为译林出版社的译本在借鉴旧译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和突破,做到了形神兼备。
2001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梅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基本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对研究对象的已有认识存在或泛化或狭窄的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认为这一提法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使研究对象的范围更为明确,能体现理论的严谨性,能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政治性本质。并围绕思想价值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过程的规律进行了思考。
2001年02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9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编辑部2001年02期 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成明
本文考察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递嬗。主要以哈佛大学的课程变化阐释通识教育的内涵,侧面反映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大学领导人的教育理念密切关联。
2001年02期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2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3 ] |[阅读次数:0 ] - 钱志新2001年02期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永健
江苏与红学结有不解之缘。在旧红学时期,江苏的红学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20世纪之后,江苏红学经历了三个时期,在最后的20多年里突飞猛进,取得了全面的丰收,在全国红学界已举足轻重。本文概述了20世纪江苏红学研究的发展,论述了江苏红学研究的特点,并对新世纪的江苏红学研究提出了三点意见。
2001年02期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1年02期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