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玉顺;
在孔子看来,天具有神格性,即具有智能、情感与意志;天具有终极创生性,人与万物都是“天生”的,创生的方式就是“天命”。因此,天是万有之有、众神之神。圣人就是沟通天人的中介,但圣人仍是有限的人,而不是全能的天。孔子指出“唯天为大”,意在强调天是生成并统摄、高于并优于一切存在者的唯一超凡者。人的理性或德性可以超越经验,却永远无法超越这个凡俗世界,因此,“人”永远不能取代“天”。人对天的态度,应当是敬畏。所以,孔子的思想绝非“人本主义”,而是以天为本的“天本主义”;作为“儒教”,孔子的教义乃是“天教”。
2023年02期 v.25;No.140 22-3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张学义;冯筱扬;庄桂山;
脑机融合技术是以脑机接口技术为基础,在有机生命形式的大脑或神经系统与可感知、可计算、可执行的外部设备之间实现双向实时通讯的技术系统的统称。从理论上讲,该技术可以实现大脑到机器、机器到大脑、大脑到大脑等不同方式的信息传输、交流与操控,是生物端的敏锐感知能力与机器端的高速计算能力的结合。根据行动者网络理论(ANT),脑机融合构建了由脑机接口技术实体联结而成的技术之网Net_1、脑机互联的混合智能之网Net_2以及“转译-动员”应用之网Net_3,并由此展现出一种非人类中心的哲学观,为该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启示和审思。
2023年02期 v.25;No.140 32-38+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王有凭;庞俊来;
马克思与黑格尔身体观内容及其联系的澄清,有助于重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价值。在自然观中,黑格尔以非还原主义理解身体与自然的生命始源性关系,这一理论视角为马克思继承,但马克思批判黑格尔过度抽象的思辨体系消弭身体有限性以及身体相对于自然的独立性。就对象性内容而言,持和解态度的黑格尔以身体行动、劳动等范畴表述身体主体性与他者之维,马克思肯定劳动对身体主体性的积极意义,同时揭露异化劳动的社会关系本质是身体的自然力被抽象化为依附资本的劳动力。在自由维度上,黑格尔指明身体自由的精神哲学基础是占有及其承认,马克思通过批判身体不自由的社会现实,强调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与建构新的占有方式是实现身体自由的历史性选择。
2023年02期 v.25;No.140 39-48+14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6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