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新华
关于建立党的监察制度的思想是列宁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的重大措施。实践证明 ,列宁关于建立党的监察制度的思想对于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2年0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薛清海,王莉
邓小平法治文明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社会主义法治文明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法治文明是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的结晶 ,法治的文明离不开文明的法治 ,新时期要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推进依法治国 ,实现法治文明
2002年05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田海平
在《存在与时间》中 ,海德格尔试图通过思考“此在”如何使“在”“明”起来 ,来思考那被传统形而上学遗忘了的“存在意义”,其重要的内容是对此在“历史性”、“有限性”的分析 ,消解传统形而上学。这是前期海德格尔试图克服形而上学的基本思路 ,他仍然还有建立一种基础存在论的梦想。后期海德格尔改变了运思的思路。他由“物的纯真”和“人的诗意栖居”两个方面“思”“存在的真理”,要求人们“听命于存在的邀请”、“居于存在的近邻”。海德格尔思路的转变凸显了他在两级阶梯 (“人 -物”)上颠覆西方形而上学的奥秘 ,是对形而上学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运作进行清算的伟大尝试。
2002年05期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舒永生
费尔巴哈的感性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感性认识或感觉经验 ,而是现实的人的感性存在 ,是感性本身 ,是感性本体论。正是借助于感性本体论 ,费尔巴哈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 ;在这个意义上 ,费尔巴哈的感性本体论不仅是人类感性学说史上的一场革命 ,而且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 ,因为他开启了哲学的现代性。但是费尔巴哈的感性依然是“哲学家的感性” ,而不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 ,所以 ,费尔巴哈感性本体论并没有贯彻到底。
2002年05期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天俊
一般来说 ,“我”和“我们”显然有区别 ,但在很多情况下 ,“我”会悄然向“我们”滑动 ,使话语的含义发生微妙而重要的变化。从修辞学理论来看 ,将“我”和“我们”混合使用 ,或者说在这两者之间滑动 ,修辞效果可能是比较好的 ,相对而言 ,完全把“我”隐去 ,只使用“我们”,尽管可能强化修辞效果 ,却可能败坏认同
2002年05期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邓大松,谢圣远
当前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难以理顺的最主要原因是其责任金计提方法有误 ,从而造成其数额不准确。据此 ,在作出若干假设和介绍现存农村养老保险业务流程和责任金核算方法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新的责任金核算方法
2002年05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蕙馨
制度性进入壁垒导致产业人为垄断的形成 ,而过度进入与制度性退出壁垒则造成了我国许多产业的过度竞争格局 ,从而导致厂商 (大多数是国有企业 )的高产量和低价格及亏损。只有尽快从根本上破除制度性壁垒 ,才有可能真正使国有企业摆脱亏损的困境 ,国有企业才能具有自生能力 ,而其他由于缺乏自生能力诱发出来的金融预算软约束、政企不分、激励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2002年05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臧新
新贸易理论提出政府干预贸易的两个论点 :一是利润转移的论点 (或战略贸易论点 ) ,另一个是外部经济论点。这两个论点可用于解释高技术产业中政府对产业和贸易的干预。模型分析表明 ,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 ,存在政府干预高技术产业和贸易的必要性和吸引力。这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与贸易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002年05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梅姝娥,仲伟俊
信息需求的确定是经理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 ,目前所开发的经理信息系统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就是由信息需求确定上的问题导致系统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应针对经理的不同功能需求采用不同的信息需求分析方法
2002年05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李涛,张宗建
人本主义是贯穿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一个基本追求。这一追求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管理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在于它对人的意义 ;组织与个人的和谐关系是达到人本目标的实践基础和条件 ;自我管理是人自我实现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上述三个基本信念及其具体体现的分析可以发现德鲁克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呈现出四个极有启示意义的特点 :有机的系统性、鲜明的实践性、睿智的和谐性和不懈的发展性
2002年05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闵卓
东南大学在 2 0世纪初至 2 1世纪初的办学第一个百年中 ,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局势和对现代高等教育的顽强探索 ,在办学行为与理念上韧性发展 ,师长率先垂范培育优良学风校风 ,使得人才辈出成贤助学造福社会。一百年的实践揭示了东大办学优良传统暨规律 ,即重视知行合一 ,重视科学人文并进 ,重视韧性发展
2002年05期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武忠
花卉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观之一 ,具有“色、香、姿、韵”四个方面的旅游审美意义。花卉的色彩给人的美感最直接、最强烈 ,不同花色具有不同的感情象征意义。花卉的香味包括“香”与“味”两个方面 ,不同的香型具有不同的美感类型。花卉的姿态千变万化 ,因与季节无关而具有持久之美。花卉的风韵美是花卉各种自然属性美的凝聚和升华 ,是一种自然意态之美 ,它比花卉纯自然的美更具美学意义。由于作为欣赏对象的花卉是一种具有生命的自然之物 ,因而 ,花卉欣赏是一项特殊的审美认识活动 ,除了受审美主体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情绪条件等影响之外 ,还受自然条件和天时景象的影响。
2002年05期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章海荣
当前诸多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论及的是旅游审美 ,而非旅游美学 ,应归属于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范畴。以美学研究对象为参照 ,旅游美学应合理地理解为主体动态生命美的本体研究。它是生命美学的丰富、扩展和延伸 ,也是生命美学的具体化和深化
2002年05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卢爱华
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先导和“引爆”作用。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给旅游资源独特、丰富的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在市场经济、特色和品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指导下确立发展战略。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主要集中于观念改变、思维创新、资金筹措、市场开拓、人才培养、区域联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
2002年05期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贾鸿雁
宋代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随着市民文化的勃兴 ,园林艺术日渐普及 ,抒写胸襟的文人写意园林诞生。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体裁——宋词中充溢着园林情调 ,体现着两种艺术形式的交融互渗。宋词中的园林意境美可从建筑与装饰、天时与音韵、情感与哲思等方面分析
2002年05期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徐菲菲,何太蓉,刘庆友,杨达源
旅游广告作为旅行社宣传促销的重要手段 ,是企业占领市场 ,争取消费者的重要途径 ,而旅游广告在我国旅行社业界尚未引起重视 ,更谈不上对其进行专业研究。从2 0 0 1年南京地区报纸广告来看 ,在广告意识、广告表现、广告内容、广告时段和广告规范五方面 ,当前旅行社出游广告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应在制度改革、产品创新和广告表现三方面加以改进。
2002年05期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高华平
梁代袁昂、萧衍、庾肩吾三家书论 ,互有异同。袁昂的《古今书评》与萧衍的《书评》内容相近而观点有异 ;萧衍的书论与庾肩吾的《书品》形式不同而美学趣味相同。梁代三家书论的异同 ,说明梁代美学发展的特点或趋势 ,是“趋新”时尚下的“折中”或“折中”趋势下的“趋新”,反映了南北朝后期中国的文艺美学已出现“古质”、“工夫”与“今妍”、“天然”相统一的时代要求
2002年05期 8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正俊
有些论家立“神刚逸柔”之论 ,未为确论。“逸”之“柔”并不会必然引出其对立面“刚”与“神”的必然联系。“北宗”论家与绘画的审美追求 ,与《文心雕龙·风骨》篇关联紧密 ,都属于“势”体系的刚性美系统。在绘画中“逸品”的生发、成熟 ,也正是刚性美系统衰落的过程。
2002年05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许佳
作为现代主义核心的功能主义在现代工业设计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发生、发展、演变和反思的漫长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功能主义以其特定的合理内核及意识形态背景 ,将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2002年05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莉
作为艺术市场的重要中间环节 ,艺术中介的规范化运作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极为深远。中介分为相互联系、区别的三种类型 :代理人、经纪人、信托人。根据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概念 ,从艺术家、买家和中介方三个角度来看 ,艺术中介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002年05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郑立君
在佛教世界中 ,天王、力士是佛法的守护神 ,因而在佛教艺术造像中 ,它们是作为佛法的守护神而塑造的 ,是不可缺少的造像内容。由于它们在佛教世界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其造像也有所不同。南京栖霞寺舍利塔天王、力士造像就是作为佛法的守护神而塑造的 ,雕刻精美 ,其特点是强调气势、力度的刻划 ,造像风格属于晚唐五代时期
2002年05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郁沅
中国诗学贯穿着一条主体性原则 ,它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言志”、“主气”、“缘情”三个阶段。其中“缘情”论历时千余年 ,成为中国诗论的主导思潮 ,由此形成中国诗学的情感本体论。这一学说强调 ,在主体诸因素的综合——“心”之中 ,情感占有根本的、核心的地位 ,抽象的思理不能脱离情感而存在 ;情感是推进想象与构思的动力 ,以情写景 ,以情造景 ,艺术形象是从属于情感的抒发的
2002年05期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铁民
唐代儒学日趋衰落 ,但安史之乱前后 ,又出现儒学复兴思潮 ,这种思潮是推进文体革新的直接动力。儒学复兴的倡导者萧颖士、李华等人都明确地提出了文体复古的观念 ,即为文效法魏晋以前 ,创立一种骈散相间 ,句式灵活 ,适合于阐扬儒道的新文体。
2002年05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生良
《史记》在叙史的过程中 ,存在着一些矛盾的记述。即使在同一篇中 ,也不无矛盾龃龉的现象。这些矛盾记述 ,除少数是因疏略或笔误所致外 ,其余大多是由于综括、结构不同来源的史料造成的 ,即因其不同的史料构成决定的 ;其次是由于太史公先录后补、先总后分的叙史笔法造成的 ,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
2002年05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顾农
曹魏正始八年至九年间阮籍为尚书郎 ,很快称病辞去。用诗史互证的方法不难看出辞职的原因是他看出了其时的尚书何晏等人业已十分腐朽 ,以录尚书事、大将军曹爽为首的集团虽然重权在握 ,但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从《咏怀诗》看去 ,阮籍最看不惯他们荒淫腐朽的生活作风 ,担心他们的前途 ,也为国家的命运担忧 ,他本人不得已而走向隐逸 ,尽管他一向是希望有所作为的。《咏怀诗》可以解释阮籍何以辞去尚书郎一职 ,也预示了他未来将重新出山
2002年05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天来
魏晋南北朝时作家多出于世家大族 ,这些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强烈的家族观念。家族观念是魏晋南北朝诗文作品表现的一种常见主题 ,但这一主题所呈现出来的情感色彩却有着明显的区别。纵观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 ,我们可以将家族观念所表现的情感概括为几种模式 ,一是寄托式 ,二是追忆式 ,三是幻灭式
2002年05期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涂波2002年05期 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